当前位置:

炭河里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李乔生  刘淑兰  编辑:陶湘 2012-07-18 09:36:17
—分享—

炭河里远景效果图

四羊方尊

炭河里青铜文化博物馆-日景透视效果图

  提及四羊方尊,一般人都能想到:这是“国宝”,上了历史教科书的,然而知道伴随四羊方尊出土的,还有人面纹鼎、象纹大铜铙等300余件青铜重器的人却不是很多了;知道四羊方尊为什么在我县出土,四羊方尊给湖南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影响的人更是凤毛麟角。自1963年特别是2001年以来,随着湖南历代考古界精英的不懈努力,四羊方尊出土地——宁乡炭河里遗址的神秘面纱逐渐被揭开,炭河里随之走出宁乡,走出湖南,走向中国和世界。

  南中国青铜文化中心

  炭河里遗址位于我县西部黄材镇栗山村。黄材镇东接长沙,西通涟源,北邻桃江、安化,东距宁乡县城约60公里。集镇四周环山,海拔高度200到400米不等,中央为河水多年冲积形成的盆地,地势平坦,面积约20平方公里。湘江一级支流沩江自西向东贯穿黄材镇。炭河里遗址即位于盆地西部,沩江支流黄材河、塅溪、胜溪三条河流交汇处的北岸。

  《九域志》记载,商周时期我县便为“三苗之国”,《宁乡县志》记载,宁乡境域春秋战国时期隶属楚黔中郡,秦属长沙郡,汉为益阳县地,三国时置新阳县,晋改新康县。自三国以来,我县才有确切历史记载,但在三国以前至夏商周,历史年代一直模糊不清。以四羊方尊为代表的商周青铜重器在我县不断发现,足以说明我县在商周时代是一处富庶繁华之地。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湖南乃至长江以南,以我县四羊方尊为代表的青铜器即代表了当时的湖南和长江以南最为发达的文明。因此,研究长江以南的先秦文明,我县炭河里成为了学术界始终绕不开的话题。

  为什么我县出土如此之多的青铜器?当时的我县与中原文化到底有着什么内在的联系?这不但关系到解开四羊方尊出土之谜,也关系到解开江南文明之谜。寻找与四羊方尊有关的人类活动遗迹成为考古界的首选。

  1963年,我县发生洪水,在炭河里区域,河水冲刷出一件商代提梁卣。洪水后,省博物馆专家高至喜等来此调查,确认此处为商周遗址。1973年,省博物馆何介钧等在此进行了小面积发掘,明确炭河里遗址时代为西周时期。1994年,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对炭河里遗址重新进行调查勘探,基本弄清了遗址的分布范围和堆积情况,认定该遗址可能与周围出土的青铜器群有直接关联,是解开我县青铜器来源之谜的关键所在。

  自2001年11月开始至2005年4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组织省内外专家,对炭河里进行了为期5年的考古发掘,发掘面积超过3000平方米,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一是发现了6座并完整地揭露出两座大型土台建筑遗址基址和房屋遗迹;二是发现并解剖确认了西周城墙遗迹;三是钻探发现和清理西周时期贵族墓葬7座;四是对城内外有关遗迹和地层堆积以及周围河流的变迁情况等进行了推定。这次发掘,初步确认了炭河里遗址的性质、年代以及它与我县青铜器群的关系,为最终揭开我县商周铜器群的神秘面纱奠定了基础。

  炭河里遗址的发掘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它充实了湘江流域西周时期考古文化研究内容,丰富了湖南古代史的文化内涵,找到和确认了长期困扰学术界“宁乡铜器群”的文化载体,为“宁乡铜器群”和湘江流域商周青铜文化的深入研究构建了新的平台;城址、建筑基址和贵族墓葬的发现再现了湖南商周时期古代文明和初期国家社会的原像,是中国古代文明进程、中华民族文化的形成等重大课题不可或缺的重要研究素材。

  炭河里遗址的发现,表明湖南商周时期古文化在南方地区处于关键地位。她牵涉到楚、濮、越三大族系,牵涉到湖南及长江中游以南地区本身及其北与中原、南与岭南、东与吴越,西与川黔的交往和互相影响。

  历史真相的完美还原

  据考证,我县青铜器与炭河里遗址的主人属于同一个政治集团或社会人群。大概3000年前左右,商末周初殷遗民及江汉地区的地方势力等受周人所迫,经汉水,顺长江,进入洞庭湖和湘江下游地区,再逆沩江西进,到达雪峰山东麓的黄材盆地,见黄材盆地四面环山,中有沩水,实乃易守难攻的宜居“宝地”,遗民遂于此安顿下来,并与当地土著势力融合,建立了以炭河里遗址为中心的政治实体或地方方国。遗民带来了先进的文化理念、生产工艺和生活方式,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在有意无意之中,他们与当地土著共同开创了湘江流域的青铜铸造业和青铜文明,开创了一个崭新的文明时代。

  如若还原历史的话,根据2001到2005年的考古发掘成果,在近20平方公里的黄材盆地内,炭河里遗址的城址面积就达到23万平方米,可见城市规模巨大,民居众多;城址四面夯筑城墙,内外护城河等一应俱全,可见城址经过了精心选址和建设;城内宫殿坐北朝南,排列有序,已知单体宫殿最长的达42米,并且出现了双排柱础回廊,可见宫殿规模宏伟。3000年前,炭河里宫殿内外的先民们,他们用勤劳的双手、智慧的心灵,创造了不弱于中原的辉煌,把湖南推向文明时代。他们生于斯,长于斯,逝于斯,或祭祀,或宴享,感恩大自然赐予的财富,享受人与自然的和谐;感恩王者赐予的美酒,享受安居乐业的幸福;感恩天地赐予的神奇,享受膜拜盛典的狂欢。于是,先民们在王者的带领下,以四羊方尊装盛美酒,以大铜铙乐击长空,钟鸣鼎食,崇拜日月星辰、风雨雷电、山川河岳,祈求上苍恩惠一如既往,祝愿王者永固,尊贵吉祥,希望臣民繁衍生息,大地丰收。

  明天如“公园般”的美丽

  炭河里遗址位于沩山风景名胜区。沩山风景区内,有唐代沩仰宗祖庭密印寺、南宋状元易祓墓区、湖湘理学创始人张浚张栻陵区、中共一大代表何叔衡故居、共和国司法制度奠基人之一谢觉哉故居、长沙唯一的风雨廊桥惠同廊桥、唐代千年古驿道、亚洲第二大土坝工程青羊湖等。据统计,风景区内,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27处,不可移动文物300多处。同时,景区内有连绵不断的奇峰秀岭、天设地造的千佛溶洞、飞流直下的芦花瀑布、深邃幽静的次原始森林、美险幽奇的三关门,可谓是步步引人入胜,美景层出不穷。正因为有如此众多的人文和自然资源,沩山赢得了国家级风景区、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级自然生态保护区等美誉,形成了集文化旅游和生态旅游于一体的风景名胜区。

  炭河里遗址为沩山风景名胜区增添了浓重的一笔。国家文物局权威专家张忠培先生极力推崇炭河里,他认为炭河里遗址是遗址类中的一类遗址,特别值得保护、值得发掘、值得打造。马承源、严文明、李潮远、杨伟民、陈振裕、李伯谦、刘绪、郝本性,黄景略、菅谷文则(日本)、罗宾(美国)、艾兰(女,美国)等数十位专家教授慕名而来。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多家媒体更是多次进行跟踪报道。

  正因为炭河里的重大学术价值和神奇魅力,2004年,炭河里遗址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2006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纳入国家文物局与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共同推进湖南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框架协议》中的“大遗址保护项目”。

  建设好炭河里的春天已经来临!各级政府和领导高度重视炭河里的保护发展工作。张剑飞市长、余合泉主任等领导亲临炭河里视察指导,我县将炭河里纳入“十二五”重点文化事业项目,成立了专门管理机构,制发了专门的管理办法,编制了《炭河里保护总体方案》,决心将炭河里作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打造。当前,我县对炭河里的保护传承与发展工作,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按照规划,估计在不久的将来,一处以炭河里遗址为核心的遗址公园、一座集中展示商周精品的湖南青铜文化博物馆、一处可体验可参与3000年前民俗文化的西周文化村、一座可鉴赏可触玩的青铜文化城,将呈现在世人面前,炭河里将成为国内外知名的文化旅游景点,成为融教育、研究、休闲、度假、避暑、生态于一体的旅游胜地。

  3000年前,先人在月山转耳仑(四羊方尊出土地)、黄材寨子山(人面纹鼎出土地)演奏千古绝唱;在炭河里、三亩地(云纹铙出土地)觥筹交错,聚饮狂欢;3000年后的今天,炭河里、转耳仑、寨子山、三亩地成为现代人与先人“对话”的平台!届时,我们将穿越教科书上的四羊方尊,尽情徜徉于宁乡炭河里,体验远古的“商周风云”和“炭河里传奇”!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李乔生  刘淑兰 

编辑:陶湘

阅读下一篇

返回宁乡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