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山傍江,状元塔历经风雨,满目苍桑
金石镇双湖村里的部分老人(右四为102岁的蔡谢氏)
状元塔上的字迹愈来愈模糊
自然长寿村
刚到湘乡金石镇双湖村,记者就被四周绵延的青山,大片绿色田野和脚下潺潺的靳江河水所吸引,呼吸着清新自然的空气,看完神奇的白果树后,我们的长寿村探秘之旅便开始了。
在村民的指引下,我们骑车数公里拜访了百岁老人——102岁的蔡谢氏。
老人娘家在我县东湖塘镇的麻山村,六岁时即到金石镇双湖村一户蔡姓人家做童养媳,一直生活在靳江源头两头塘边,现住在其儿子家里。我们见到她时,她正和邻居坐在一起乘凉,老人面色红润,气色很好,完全看不出已经有102岁的高龄。看见记者进来,老人好奇地看着我们,并微笑着起身为我们打开风扇。蔡谢氏的大儿子蔡立仁81岁了,他兴奋地告诉记者:“我母亲现在生活还能自理,自己能洗澡、洗衣服,一大早起来的时候还能把院子打扫一遍。早几年的时候,我母亲不仅能帮忙做饭,还能下地种菜呢!”
蔡谢氏视力非常好,能看到远距离的人和物,而且行走完全不需拐杖,更让人惊叹的是老人还有一口完整健全的牙齿。老人75岁的大儿媳胡秀英说:“我们平时吃什么,老人就吃什么,以前老人不吃狗肉、羊肉、牛肉,现在反而什么都能吃。逢年过节喝酒时,她喝白酒能喝一两,喝啤酒的话能喝一碗。不过,老人有点耳背,记忆力也大不如前了,儿子如果分开半年以上就不认识了,但是一直呆在一起的话,就能叫上名字,别的方面都无问题。”
老人6岁时来到蔡家做童养媳。蔡家当时有三兄弟,她长大后,选择了和自己只相差两岁的老三结婚,并育有10个儿女,现在还剩下4个,最小的女儿明年也有60岁了。老人的生活非常有规律,早晨6点左右起床,晚上11点睡觉,很少出门,一般就呆在家里。但一直让家人不解的是,老人特别喜欢喝冷水,洗澡的时候也用冷水,老人一辈子没有得过什么大病,就连感冒都很少得过,身体非常健康,生活完全能自理。
老人81岁的大儿子蔡立仁从小生长在靳江边,喝着靳江水长大。“我身体硬朗得很咧!今年下雨漏水,我还能自己上房揭瓦。不过儿子怕我出意外,不让我干活,闲得慌。”蔡立仁幸福地告诉记者。
蔡立仁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记忆力非常不错,他告诉记者,他是家里的老大,13岁在村里的一个木匠师傅家做学徒,16岁出师,21岁和胡秀英结婚。那时候老人肚子里还怀着他最小的弟弟。由于蔡立仁有一门好手艺,虽然生活说不上富裕,但养活一家人绰绰有余,他的四个儿女在那个贫穷的年代也没有饿过。蔡立仁最大的孩子今年已经50岁了,全家上下都没有什么大病,生活都能够自理。“我们这里山好水好,根本没有什么特别的养生方法,心态好,大家的身体自然就很好。”蔡立仁告诉记者。
“他们的根是宁乡的,还是你们宁乡人长寿啊!当然这里的山水也好。”坐在一旁的80岁老人李定中笑着说。李定中是我们见过最潇洒的老人了,80岁了,自己想去哪就骑上摩托车去哪。为了向我们介绍情况,他从韶山出发,36分钟骑了26公里,下车后脸不红心不跳,在随后我们去状元塔的路上,老人骑着摩托车在田野间帮我们带路,怕我们迷路,又一直将我们送到宁乡境内。
蔡立仁告诉记者,双湖村淡家组90岁以上老人就有两三个,80岁的老人有5个左右,60岁以上的老人有很多很多,他都记不清了,而且大家的身体都非常健康,大部分的老人还可以干农活。
看着一群健康快乐的老人欢聚一堂,记者拿起相机“咔嚓”一声,留下了一张珍贵的照片。当我们骑着自行车离开双湖村,看到大朵的白云映着茂盛的水稻,无边无际的蓝色天空和清澈见底的靳江水天相接,浑然融为一体,我们恍然大悟:这不就是自然长寿的原因吗?
风雨状元塔
状元塔坐落在靳江边,这里是靳江的上游,江面宽不过二、三米,然而江水清清,水质极好,岸柳成行,如在画里。塔身主体位于湘乡市金石镇靳源村,正好位于湘乡、宁乡、湘潭交界处,这里云蒸霞蔚,群山环抱。东有雪峰山的余脉,海拔426.1米的罗仙寨,西有王马寨,南有狮子山。再靠西北界宁乡有七星岭,灿若北斗。这些奇峰异岭,一座座苍莽挺拔,气势威赫,把个大湖塅包围得如铁桶江山,似平湖出谷,状元塔就坐落在这大湖塅中。
状元塔是南宋状元王容的故宅遗址。王容,原名午,字南强,又曰南洞,别号希颜。宋隆兴元年(公元1163年)癸未十月生,开禧二年(1206年)内寅十二月十九日卒,终年44岁。王容青年时跟随大学者张栻在岳麓书院学习。南宋淳熙十四年(1187年)中廷试一甲一名,成为湘乡历史上唯一的状元。随之官至礼部侍郎、议政大夫,后出任九江知府。因上书言事,力主抗金复仇,为主和派所忌,被贬为绍兴签幕。王容以报国为己任,最后忧郁而死。谕葬宁乡天马山。王容去世后21年,被理宗皇帝追赠为银青光禄大夫待制,有《王光禄集》传世。后人为了纪念这位状元,在王容故乡建起了这座状元塔。据记载:中国历代的状元总计在500人左右,而像王容这样死后立塔,一直保存至今的却很稀有,这座状元塔算得上是状元化石了,它是中国封建科举的见证,具有不可低估的文物价值。
亘古悠悠,沧桑缈缈。八百年前的状元府第早已不复存在,而状元塔及这里的一山一水、一树一石将永远流传着当年王容凄惋动人的故事。
王容出生于湘乡市金石镇大湖村,蓝天白云下的大湖村美丽怡人。建于清代的赵公桥两端矗立着四座石狮,可见当年的赵公桥风光一时。沿着赵公桥旁边的小路大约走300米就到了状元塔。其貌不扬的状元塔,在历史的变迁中塔顶曾几度遭遇雷电袭击,塔的一面数十块麻石至今不知去向,历经数百年风雨,如今塔身开裂,已是摇摇欲坠。
壮元塔高17米左右,六面七级,塔围约10米,其塔为七层实心石塔,外为花岗岩条石所砌,好比七颗纽扣,将大湖塅这块风水宝地牢牢扣住。塔虽斑剥陆离,且第6、7层已被雷击毁,但犹显苍劲古朴而独具神韵。塔正面朝向大湖塅镌刻一幅对联:“山有七星联北斗;名高一甲起南强。”横批:“湖山保障。”对联上方两侧还分别镌刻两副浮雕:渭水访贤和状元打马。看到这些,使人发思古之幽情,油然生出对王容的敬仰。
古塔依山傍河,不远处有清代石拱桥赵公桥相伴,与数公里之外的千年古银杏遥相呼应,河映塔影,杨柳垂岸,别有一番景致,为历代湘中学子景仰游历之地。壮元塔神奇的地方就在于其建塔地点恰好位于今天的湘乡市、宁乡县、湘潭市的交界点,而更神奇的是这个塔周围的三个县市后来成为了中华大地最人才辈出的地区之一,出现了毛泽东、刘少奇、彭德怀、陈赓、谭政、欧阳钦、贺国强等伟人、大将和党和国家领导人。湘乡、宁乡、湘潭三市县在近现代所出的政治军事人才在中国大陆没有任何其他县可以与之相比,状元塔闪耀着千年湖湘文化最夺目的光芒。
在状元塔当地,我们听到一个这样的传说:有一次上朝后,王容与同僚闲聊,有人问及他家乡的风水景物,王容便信口道:“我的家乡可是一块风水宝地,东有骡嘶(罗仙寨),西有马叫(王马寨),南有雄狮守水口,北有王虎镇龙门,内藏十万八千兵。”王容这一说不打紧,内有一奸臣却记在心上,当晚暗中向皇帝告了密,说王容在家乡凭借地势险要,招兵买马,图谋造反。皇上本来对王容屡次直言进谏怀恨在心,现在听说他有图谋造反之嫌,便不问青红皂白,将王容斩了。王容被斩实属讹传,贬官绍兴忧郁而死却是事实。
日出日落,沧海桑田;岁月悠悠,风雨绵绵,一晃八百多年过去了,象征着一代状元爱国忠魂的状元塔仍旧屹立在靳江上。而今,不少附近学子考上大学后,带着烟花爆竹和贡品来塔下景仰朝拜。波光柳色碧溟蒙,岁月长河,波光、绿柳、春色依旧在装扮着这座状元塔,装扮着这一方钟灵毓秀的山水……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文/图 贺小平 刘淑兰 宋秀闺
编辑:陶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