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乡麻山蔡家冲村民在演奏麻山锣鼓
古邑宁乡,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在悠悠岁月长河中,流传着这样一种民间吹打乐——麻山锣鼓。每每闲暇之时,茶余饭后,几位老友围坐一团,随着一声响亮的锣鼓“咚咚”,紧接着大小唢呐、二胡、笛子、堂鼓等齐齐上阵,吹、拉、弹、打间,一首首格调清新、节奏多变的曲子便如和煦的春风吹入人们的耳膜,整个村子都沉浸在美妙的音乐声中。
麻山锣鼓,目前是我县唯一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带着对这样一种瑰丽民间艺术的追寻、探索,时值我国第七个“文化遗产日”之际,记者走访了宁乡麻山锣鼓省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杨天福先生。
父亲的熏陶 成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
杨天福,生于1942年1月,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县人。北京人文函大毕业,国家二级演奏员,2002年从宁乡文化馆退休。杨天福父亲是教师,擅长琴棋书画,工作之余尤喜吹打麻山锣鼓。从小受到父亲对音乐艺术爱好的熏陶,杨天福七岁开始学拉胡琴,十岁能登台清唱《捉放曹》、《朱砂痣》、《梅龙镇》等京剧选段,11岁已会打鼓,还能拉一些民间小调及简单的二胡短曲。
1991年6月,杨天福创作的《宁乡麻山锣鼓》新曲获市民间器乐创作奖。1992年,创作的《宁乡麻山锣鼓简述》列入“中国民间艺术大全”,艺术小传列入《湖南文艺家传略》、《中国文艺家传略》、《世界艺术家名人录》。
杨天福对宁乡麻山锣鼓从理论到演奏有多年的积累和研究,编撰的《花鼓大筒演奏法》已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中国民间吹打乐))由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2008年,经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评审委员会评审,确定杨天福为宁乡麻山锣鼓省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麻山锣鼓乐曲古老 源远流长
“麻山锣鼓,因发源于宁乡县麻山而得名,乐曲古老、源远流长,听老一辈人说,最初形成于明末清初。相传由一云游僧所传授,当时作为庙宇化斋时用的礼乐。清光绪、宣统年间,麻山锣鼓的音乐得到大幅度地发展和完善,形成了一个拥有丰富曲牌的乐曲体系,具有独特的演奏形式,音乐名称、乐器形制和曲目内涵,并在湖南几个县境内流传开来。”杨天福详细地对记者介绍了麻山锣鼓的历史渊源,“麻山锣鼓格调清新,秀丽大方,节奏变化多样,富有一定韵律,并且每个曲牌都冠以形象生动的名字,或记事,如《接姐》、《放风筝》等;或叙景如《荷花出水》、《雪花飘》等。”
“无论名称或音乐内涵,都表现了浓厚的乡土生活气息和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向往。”杨天福自豪地说。
麻山锣演奏技巧和特点
杨天福告诉记者,《麻山锣鼓》又叫《路皮开台》,演奏形式基本上是以五吹六响为基础,再加上丝竹乐器伴奏,少则七八人,多则十三四人组成,每逢过年过节、婚丧喜庆之日,常在路途边走边吹打麻山锣鼓曲牌,故人们又称为“路皮子开台”。
通过杨天福先生的介绍,记者还了解到,麻山锣鼓所用乐器基本为大小唢呐、笛子、竹引子、管、堂鼓、汉钞、锣、小锣、云锣、大筒、中胡、统胡等。其演奏形式自由,既可室内演奏,也适合室外行进中演奏。麻山锣鼓具有首尾慢速呼应、梢鼓起吹固定式、高八度、低八度重叠和声、起承转合齐奏四大特点,在流传的过程中,以自学者为特征,多为社会上自愿组合型,绝大多数是因爱好而业余参与,以自娱自乐为目的。麻山锣鼓不但为本乡、本土的群众所喜闻乐见,而且受到各级领导和专家教授的赞扬和肯定。1959年3月,彭德怀来宁乡视察时看完宁乡县花鼓剧团演出的《西厢记》后,当时乐队要送观众出戏场,吹奏了一支宁乡麻山锣鼓《接姐》,受到彭元帅和观众的热烈鼓掌。
2006年,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宁乡麻山锣鼓成功申报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拟申报国家级项目非物质文化遗产。
希望麻山锣鼓能得到传承
与许多传统地方音乐一样,麻山锣鼓也面临“失传”的尴尬局面。杨天福坦承:由于市场经济等因素,大多数人外出打工,村子里学习吹、拉、弹、打的人大大减少,尤其是在青少年中,更没有人去学了……麻山锣鼓‘自然消亡’的危险及其乐曲的自然淘汰似乎大势所趋。
“年轻人现在主要还是热衷于打工赚钱,再加上这些年电声音乐、铜管音乐的冲击,人们认为轻音乐、流行歌曲才是跟得上时代的音乐,而民间吹打乐在他们的心目中显然已过时了。”杨天福在说这些的时候并没有对年轻人的责怪,“他们有他们的想法和追求,不喜欢老祖宗留下的这些吹打音乐也没什么不对。”不过,杨天福最担心的就是麻山锣鼓会不会在下一代人手里失传。“那样的话,我们就对不起祖宗了。”
为了能将麻山锣鼓传承下去,杨天福作了很多努力。2002年,从宁乡文化馆退休后,他在被湖南艺术职业学院戏剧系聘用的10年期间,坚持将大筒等麻山锣鼓相关演奏知识、技巧列入教学内容;2007年至2012年,每年都举办了3期“麻山锣鼓培训班”;2010年到县老年大学任教后,又在老年大学开设了“麻山锣鼓培训班”。
2006年,宁乡麻山锣鼓成功申报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后,麻山锣鼓的保护传承工作也开始启动,宁乡麻山锣鼓已编入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民间吹打乐》一书,县文化部门正在建立健全宁乡麻山锣鼓文史、影碟、图片等档案,并拟定成立宁乡麻山锣鼓专项艺术培训班,为宁乡麻山锣鼓培养更多传人。
杨天福希望有更多的人来关注和传承麻山锣鼓这一民间瑰宝。但需要社会多方面的重视,需要有更多的人来关注和支持;需要社会各界来了解宁乡麻山锣鼓,认识宁乡麻山锣鼓,扶持宁乡麻山锣鼓;更需要有一大批青年爱好者的参与,通过学习来传承宁乡麻山锣鼓。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刘淑兰
编辑:陶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