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被遗忘的玻璃画和玻璃画艺人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文/图  刘淑兰  编辑:陶湘 2015-05-14 10:47:58
—分享—

①陈玉昆绘制的玻璃画床

②陈玉昆的雕刻艺术作品

③玻璃画艺人陈玉昆

  玻璃画是一种在玻璃上用油彩、水粉等颜料绘制的图画,观赏者可以利用玻璃的透明性,在着彩的另一面欣赏。从民国至上世纪70、80年代中,玻璃画都是家具装饰“一大特色”,在高低橱、大立橱、四扇屏、书橱及床等家具上,玻璃画随处可见。然而,玻璃画家具逐渐被简约时尚的新式家具所取代。如今,玻璃画虽然已经很难寻觅,但是那份遥远的玻璃画情结却依然存在许多人的心中。

  带着对那份情结的探索和求证,2012年5月20日,笔者和长沙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姜福成、长沙红日文化广告有限公司总经理杨长生及本县诗界名家徐拂荣先生一道,驱车160余里,来到沩山乡沩山村潮水组,走访了藏在深山、默默无闻坚持玻璃画创作50多年的宁乡民间老艺人陈玉昆。

  父亲的影响使他成为玻璃画艺人

  初见陈玉昆,怎么也难让人相信眼前白衫青裤、衣袖高高挽起、精神矍铄的汉子是已经年满68周岁的老人。走进陈玉昆的老房子家门,就看到墙上挂着几幅他20多年前画的玻璃画,尽管历经岁月侵蚀,画中的色彩却依然鲜亮。随后,陈玉昆带我们参观了他的工作室,看到了里面存放着的更多的玻璃画,其中还有两张玻璃画装饰的雕花床以及雕刻、泥塑、油画等诸多工艺品。

  陈玉昆告诉笔者,他之所以喜欢玻璃画、并走上玻璃画艺人的路,是受父亲陈石高的影响。父亲曾师承和尚潘闰生,雕刻、书画、油漆、泥塑、纸扎等技艺在当地都很有名。从会走路起,陈玉昆就喜欢粘在父亲身边,看着父亲画出一幅幅漂亮的画、雕出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图案和人像,看着拿到父亲作品的人们脸上的兴奋和称赞,陈玉昆幼小的心中就萌生了一个信念和理想:长大也要做一个像父亲那样的人,用双手创造艺术,用艺术美化人们的生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为喜爱,陈玉昆很小就学着模仿父亲的作品,父亲在玻璃上画,他就在写过字的作业本的废纸上画。童年的喜爱和模仿练习,为后来陈玉昆学习玻璃画技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玻璃画的辉煌和被遗忘

  与在画布、宣纸上画画不同,玻璃画需要创作者具备美术技巧,更需要速度,对颜料的调配、选择也有一定要求。“玻璃画最大的特点就是反着画,程序也与传统的绘画完全相反。”画是画在在玻璃背面的,而人们站在玻璃前面欣赏,这就需要作画者按照前面的视线,反着作画。只有这样,当玻璃镶上家具时,人们只看到画面,而摸不到颜料。例如画鲤鱼,一般的都是先从底层颜色开始,先画鱼的轮廓、鱼的鳞片等细节,最后点睛画鱼眼。但是,玻璃画是相反的,要最先画鱼眼睛,然后画最底层的颜色。

  陈玉昆16岁那年从宁乡十中毕业后,就专心跟父亲学艺。因为从小受父亲熏陶影响,很快,陈玉昆就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把父亲一身技艺全部学到手,并在父亲所教的基础上发挥,创作出更多更灵活、更生动的图案。因为历史的原因,50年代末至60年代中,是没有这些活计做的,有一些时段是不许可艺人们从业的,这期间,陈玉昆就靠做油漆为生,但自始至终,他都没有丢下过玻璃画的创作,因为他相信,这样唯美的艺术,总有一个让它绽放光芒的时代到来。

  功夫不负苦心人,随着物质生活的逐步富有,玻璃画艺术终于迎来它的鼎盛时期。在那十多年里,陈玉昆记不清自己共创作了多少画,只记住了那一幅幅鲜艳夺目、五彩缤纷的图案。

  在当时,玻璃画主要出现在大镜子、大衣柜、房间门、床等家具上,人们最喜欢的图案不外乎红双喜、喜鹊、牡丹、鱼、仙鹤、荷花、梅兰竹菊等这一类吉祥喜庆图。“需要作画的,一般都是家里娶媳妇或者乔迁新房的人家。”陈玉昆说,“颜色鲜艳、饱满且亮丽,是那一时代家具的特征。”时至今日,这些家具早已退出了家装的舞台,但那一批艺人创作的玻璃画,却永远留在了一代人的脑海中。

  正如陈玉昆所说,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人们居住的房屋简单,能摆出来的家具和家电也是少之又少,于是人们将蕴含着致富、过好日子的念头变成一幅幅玻璃画,镶嵌在家具中。现今,生活水平提高,玻璃画上的内容一个个地实现了,人们又将现代家居装修的重点放到了房屋本身上,于是各类装修风格、进口家电充满了房间,家具反而走起了简练、朴素的路线。

  希望有人能将玻璃画传承

  佛教禅宗著名寺院密印寺就在陈玉昆老家旁边,里面的很多泥塑、雕刻、玻璃画都出自陈玉昆之手,能让自己的技艺在家乡这样一座全国闻名的名寺古刹留下痕迹,陈玉昆感到很自豪和骄傲。

  1985年前后,玻璃画开始逐渐淡出市场,玻璃画的需求量也逐渐缩小,“到了现在,一年就只画10来幅,也都是受朋友亲戚们的委托来画的,来买玻璃画的几乎没有了。”陈玉昆告诉笔者,在玻璃画非常兴盛的时候,他把技艺传给了两个儿子,因为从小受家庭环境影响,两个儿子基础很好,画得也不错,但是随着玻璃画市场的淡化,两个儿子都改行从事其它职业去了。唯一值得欣慰的是,陈玉昆的孙子陈云,因为从小看着爷爷写字、雕刻、画画,对美术产生很大的兴趣和爱好,高中毕业后顺利考入成都美术学院,也算间接地承传了老人对艺术的追求。“目前,玻璃画面临着失传的局面,不知道以后还会不会复兴,但我知道自己在有生之年会一直专注地坚持下去,我希望有一个平台能让玻璃画的光芒得到发挥,也非常希望有人能把这门技艺传承下去。”告别的时候,陈玉昆老人郑重地对我们说。是啊,尽管玻璃画已经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但作为一门手艺,作为一个时代的记忆,作为中华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一份子,我们应该把它传承下去。而要实现这个传承,需要社会多方面的重视,需要有更多的人来关注和支持。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文/图  刘淑兰 

编辑:陶湘

阅读下一篇

返回宁乡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