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让乡下孩子享受城市教育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文/图  熊胜兰  编辑:陶湘 2011-12-30 16:28:29
—分享—

  桃林桥中学教师周转房正在进行外墙装饰装修,教学楼已完成四层楼建设,即将封顶。

  “穷乡也要富教育,小乡也要办大教育”,今年初,菁华铺乡提出响亮口号——创建教育强乡,抓教育成为该乡的头等大事。长槐小学、九年制学校……一座座漂亮的教学楼拔地而起,使农村孩子同城里的孩子一样坐在明亮的教室内,享受着优越的学习环境和知识带来的满足感。

  硬件更硬 危房变洋房

  菁华铺乡教育事业的发展是一部快速发展的变革史,“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工程,为教育所做的一切都值得。”无论大小议教会、动员会、表彰会,菁华铺乡党委书记洪瑞强总会反复提到这样一句话,这几乎成了菁华铺乡党委班子成员耳熟能详的名言,而在这样的潜移默化中,关心教育、重视教育已经成为了菁华铺乡党政领导、村支两委的共识。

  校舍,关系到学生的安全和教学的顺利进行,作为学校的基础设施至关重要。2007年,菁华铺乡党委政府为全乡制定了一个详细的五年规划:五年,每年建好一所学校。于是,2007年,长槐小学变样了;2008年,菁华铺九年制学校动了大手术;2009年,桂花糖、狄家湾两所小学换了新颜;2010年洪仑山小学也以崭新的形象迎接广大学子。特别是今年,以乡党委书记为总指挥,乡长为组长的学校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正式成立,分为三个小组全面启动各所学校的维修和新建工程。特别是桃林桥中学投资1200万元,扩征26亩地,建成占地面积达45亩,能容纳24个教学班1200名学生的标准化初级中学,对接新城区发展的省级合格学校。从10月1日起,学校正式启动建设,目前一栋三层楼的教师周转房正在进行外墙装修;两栋4层的教学楼分别完成了三层和四层的主体建设,即将封顶;食堂餐厅建设全面启动,预计2012年春季开学能投入使用,建成以后邓安堂学校初中部将整体搬迁到桃林桥中学。校校绿树环裹、花香缭绕,校校设备齐全、充满现代化气息,彼时,菁华铺乡以桃林桥中学为主体,九年制学校、狄家湾小学、桂花塘小学、长槐小学、洪仑山小学为侧翼,六校齐头并进、交相辉映的格局将为这方热土培育更多的优秀人才。

  旧貌换新颜,菁华铺乡教育的每一步前进,除了乡镇党委政府的得力领导,全乡人民和全体教师的辛勤付出,还源于社会各界人士无私的关怀与奉献。今年,菁华铺乡共计为教育投入近1500万元,实现了办学条件质的飞跃。

  软件不软 树农村教育标杆

  菁华铺乡走在全县校园文化建设的最前列,乡域内六所学校结合自身实际和特色,高标准推进了校园文化建设,打造了各具风采的环境氛围。在今年年初召开的系统教育工作大会中,因其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的突出表现,成功摘得全县首届唯一一个校园文化建设金奖,获得县教育局奖励的12万元,并被作为全县学习借鉴的先进典型,多次接受各校参观访问。

  “校园文化建设与特色教育有机结合,是菁华铺乡校园文化建设的最大特点。”主管校园文化建设的县教育局宣教科科长陈凯安这样评价。“我乡学校建设严格遵循‘建项目,创特色,树品牌’的要求,追求‘一校一品’。中心小学的感恩教育,中学的养成教育,洪仑山的绿色教育,长槐的阅读教育,桂花塘的礼仪教育,狄家湾的书法教育,开展得有声有色。”中心学校校长刘义介绍说。仔细比照分析,我们不难发现,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龙头,菁华铺乡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确实下了一番功夫,确有其独到之处。

  优秀的师资队伍是优秀教学的保障。全乡教师平均年龄不足40岁,中青年教师成为了教师队伍主体和中坚力量,并全部达到国家规定学历,幼儿园、小学、具备高一层次及以上学历的分别达到42%、35.8%。全乡有市级骨干教师4人,县级骨干教师8人,教学能手5人,多名教师在县、市级教研活动中展示了自己的教学能力,并获得优异成绩。涌现出像唐友良、孟芳丽、刘勇军等一批县内外有名的师德标兵和教学能手。主科教师基本实现专业化,音乐、体育、美术、计算机等紧缺型学科专业教师实现专职化。2011年全乡教育教学综合质量获县特别优秀奖,中学综合质量县优秀单位,中小综合质量县优秀单位。

  为了留得住人才,乡党委政府每年拿出3万元奖励十名“十佳教师”。于是,每年的教师节都是菁华铺乡的大日子,乡党政班子成员都会齐刷刷地参加表彰奖励大会,无一缺席。无一例外每年都由乡长主持大会,党委书记作表彰报告。“关注教育,从关心尊重教师开始,物质和精神的奖励是一个方面,为师生提供一个舒适的工作、生活、学习环境,让师生身心愉悦是更重要的内容。”

  教育是一项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献身;教育是一门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一种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菁华铺乡人用自己的作为真切地验证了这句话。从孩子们一张张纯真的笑脸中,从校园中弥漫的阵阵书香中,从整齐划一的校舍中,我们有理由相信,菁华铺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文/图  熊胜兰 

编辑:陶湘

阅读下一篇

返回宁乡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