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墙、黛瓦、依山、傍水,四合院式的结构,大天井、青砖地,楼阁重檐相接,雕梁刻栋……这一切,静静地掩映在青山绿水之中,宛如一幅水墨画,这,就是位于巷子口镇的兰花屋场,是我县为数不多保存较好的几所古民居之一,也是典型的湘中古民居代表作之一。
兰花屋场属于典型的砖木混合结构,前有照(水)后有靠(山)的风水给了它的灵气和韵味。带门廊的大门开在中轴线上,花岗石的门槛给整个大门平添了几分厚重感。大门上方左右两侧雕刻有八仙的故事,栩栩如生。进入门廊便是方砖满地的大天井,穿过天井是堂屋。这里是整个屋场的中心,两侧是正房,为主人的卧室。与堂屋及卧室紧密相连的是两侧的一溜儿带小天井的厢房,连接着前面的大门及一排杂屋,中间自然形成了一个院子,这种由四合房围成的小院子,在南方叫天井,与两侧及夹院的小天井一样,作采光和排水用。因为屋顶内侧坡面的雨水从四面流入天井,所以这种住宅布局在建筑术语上又叫做“四水归堂”。
兰花屋场也是以传统的“间”为基本单元,房屋开间达到48间之多,可见当年这里人丁兴旺。正堂屋外每间面阔3至4米,廊檐与左右两侧厢房连接,有门相通,与院墙一起,围成了封闭式的院落。为便于通风,房屋前后开窗,但窗户都不是很大。
兰花屋场的亮点在廊檐阁楼以上,穿斗式木构架,廊柱上下有别,底一层为石质,立于石鼓上。上层为木柱,直接承檩和檐。屋场木结构的柱、梁、檩、椽等主要构件在用原木加工的过程中大都进行了美化,有的檐柱还有浮雕,梁上的短柱也做了柱头收分,上下梁柱之间的垫木加工成各种动物的形状。连窗户的窗格都加工成了与众不同的菱纹纹饰。从简单的莲瓣到复杂的兽形,从单一的雕饰到多层的立雕,可谓匠心独具。尤其令人称道的是,在建筑的各个部位和构件进行的加工,都是在不损害它们在建筑上所起结构作用的原则下,随着构件的原有形式进行的。还有那处处点缀着的雕梁画兽,在体现出主人的宗教信仰的同时,也体现了湖湘先人们把实用和审美巧妙结合的高超水平。
站在阁楼上眺望屋顶,一道道的马头墙迎风耸立在黛青色的屋面上,那凌厉的“吻”仰首苍穹,似乎在向人们诉说着这座历经沧桑的百年老屋的历史。
这个融合了南北建筑风格,结构完整、布局紧凑、主次分明、内外有别的兰花屋场,白墙、黛瓦相映,色调雅素明净,与四周的青山绿水融为一体,形成独具特色的湘中民居风格,令人倾倒,已成为了清末民初湘中民居的活化石。
作者:文/图 刘飞平
编辑:陶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