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煤城蝶变——宁乡市纪委监委退休支部调研手记

来源:今日宁乡 编辑:陶醉 2025-04-18 09:36:01
—分享—

仲春二月,宁乡市纪委监委退休支部的老同志乘车驶向煤炭坝镇。玉煤大道宽敞平整,新叶在风中舒展,阳光透过枝桠斑驳洒落。车窗外,连片的油菜花与青山碧水相映成画,厂房整齐排列,老同志们的目光渐渐泛起涟漪——这蓬勃的景象,与记忆中的“煤城”已是天壤之别。

博物馆里的时光印记

首站抵达煤矿博物馆,竹山塘矿区旧址的青砖灰瓦间,陈列着百年矿山的沧桑记忆。老照片里,矿工们背着竹篓穿行巷道,六大工区机器轰鸣,日产万吨原煤的辉煌曾让这里成为工业重镇。附属的石灰厂、水泥厂浓烟蔽日,“黑色经济”带来繁荣的同时,也在大地上刻下伤痕:天空灰蒙蒙的,河水泛着墨色,连矿工的笑容都带着煤灰的印记。一位老同志轻抚展柜中的矿灯,低声感慨:“那时我们拼产量,却让山水蒙了尘啊。”

转型路上的绿色蝶变

沿着玉煤大道前行,十公里产业带次第铺展。标准化厂房窗明几净,不见当年的烟尘,只见自动化生产线有序运转。建材、食品加工、绿色产业等园区里,“厂商牵头+农民入股”的模式让土地生金——农产品从田间直连生产线,村民既是工人又是股东。修复矿山生态、引入环保产业、搭建全产业链,曾经的“黑色引擎”,如今化作绿色发展的动力源。夕阳掠过厂房玻璃幕墙,映得老同志们的笑脸格外明亮。

山水间的振兴答卷

走进东山村,白墙黛瓦的农舍点缀青山,高标准农田如绿毯铺展,民宿炊烟袅袅升起,溪水清澈见底,游鱼可数。谁能想到,这片土地曾因采煤沉陷而千疮百孔?从“卖煤炭”到“卖风景”,从“灰头土脸”到“山水入画”,生态修复与农旅融合让乡村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暮色中的农庄里,老同志们品尝着本土食材烹制的美食:鱼塘里的鲜鱼、果园的葡萄、工坊的豆制品……四周是花卉苗木基地的淡淡幽香,远处高速路口的灯火闪烁如星。镇党委负责人的话掷地有声:“接好中央‘一号文件’的‘接力棒’,我们要让产业强起来、乡村美起来、百姓富起来。”

返程路上,晚风送来泥土的芬芳。车窗倒映着渐暗的天空,却见万家灯火次第亮起——这曾经因煤而兴、因煤而困的土地,正以绿色为笔,在新时代的画卷上写下转型发展的新篇章。从“黑色经济”到“生态蝶变”,变的是发展方式,不变的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信念;变的是城乡面貌,不变的是共产党人带领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初心。煤城之变,正是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注脚。

(通讯员:宁乡市纪委监委退休支部 龚亮军 )

来源:今日宁乡

编辑:陶醉

阅读下一篇

返回宁乡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