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述清
循着黄桃的缕缕清香,诗散文协会一行迈入巷子口镇采风,镇相关负责人向我们娓娓道来,描绘着这方水土的振兴画卷:累累金果压弯枝头,香甜产业谱写富饶新篇,一幅果香漫溢的振兴图景在眼前徐徐铺展。
身为湖南农大果树专业毕业的农业工作者,巷子口镇的山山水水曾印满我的足迹。犹记产业初兴时,应原农技站负责人热情邀约,我一次次踏入这片土地,或授业解惑于课堂,或现场指导在果园。从黄鹤村合作社,到李志坚先生的金聚园农业,孙福清先生的古巷农业,陈旭华先生的沩源里,或技术指导,或绿色食品认证,或产品抽检。山风拂过阡陌,仿佛仍带着当年耕耘的温度。
晨雾尚未散尽,长兴仑山巅已浮起一片流金。七百米海拔之上,黄桃林沿着山势铺展,枝叶间垂挂着沉甸甸的金色果实,在破晓的天光里流转着蜜色的光晕。这里是宁乡巷子口镇,西部褶皱里的一颗明珠。云雾在此处聚散,山风在此处回旋,而黄桃的甜香,已渗入大地的肌理,成为这片土地最动人的企盼。
黄桃成熟后,巷子口的土地天生带着甜味的基因。山峦如浪,将黄桃园托举到海拔六百米的云霭深处。沙质土壤饱含锌硒,昼夜温差十多度,白昼阳光淬炼糖分,夜露浸润滋养果肉。果农们深谙自然之道,杀虫灯在暮色中亮起蓝光,替代农药守护生态;锄头与野草的较量从未停歇,只为保全这一口纯净。春三月,桃花灼灼如云霞漫卷,引得城里人痴迷忘返;而四个月后,枝头垂坠,可溶性固形物及锌硒含量冠绝江南。
指尖触碰到果实的刹那,便知这金黄里藏着山野的魂魄。巷子口的黄桃裹着细密绒毛,如初生幼鹿般温软可亲,朝阳下流转着蜜蜡般的光泽。凝眸细观,果皮下透出丰盈的橙黄果肉,饱满得仿佛要挣破这层薄纱,将满腔的甜蜜倾泻人间。在七百米海拔的丹炉中慢酿百日,终成大地与天光盟誓的蜜笺。
黄桃的甜,是岁月熬制的珍酿。李志坚独居长兴仑山巅八年,将荒坡野岭驯化成百亩桃源。开荒,修路,引水,剪枝,锄头在石缝间迸出火星,汗水浸透五十多个四季轮回。他的金聚园里,黄桃与猕猴桃共生共荣,喷灌系统织成银网,诱虫器如风铃悬缀。收获季,枝头果实可驻留三月不腐,等待最甜蜜的时辰。
八月的热浪裹挟甜香席卷街巷。黄鹤村村部化作金色海洋,竹筐内黄桃堆成小山,妇女们巧手轻托装箱,快递单雪片般覆上箱体。电商货车轰鸣着驶向山外,将“上午在树上,晚上在舌尖”的鲜甜承诺兑现于千里之外。山间采摘园里,游客踮脚咬下枝头鲜果,汁液顺着嘴角流淌,瞪大双眼:“呀,这是阳光的味道!”刹那间惊叹声惊飞了林间斑鸠。
“三把钥匙打开振兴锁:党建金钥、文化玉钥、生态银钥。”巷子花开农业公司掌门人陈颖雯的箴言,正在山野间具象为蓬勃生机。十个村庄集体入股组建的巷子花开农业公司如磁石凝聚人心,党员们率先擎起致富旗。隆国强的观光果园里,游客的笑语与鸟鸣共同欢唱。小黄桃在云端完成华丽嬗变。
今夏,第六届黄桃节的彩旗仍在风中招展。盒马鲜生的货架上,金果贴着“巷子花开”的标签;状元井旁,老农将第一篮鲜桃供于易祓墓前。八百年文脉与当代农业在此交融,结出这枚饱含锌硒的金色图腾,它无需鎏金镀彩,因为每一道甜蜜沟回里,都沉淀着云霞的瑰丽、汗水的咸涩,与大地永不褪色的诺言。
来源:今日宁乡
编辑:陶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