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湘鹏鹅业发展有限公司养殖的朗德鹅。李悦 摄
□宁乡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李悦 通讯员 羊丽辉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一首耳熟能详的古诗,一只憨态可掬的动物,串联起了一个地方特色产业。近年来,东湖塘镇积极把鹅产业链作为特色农业重点打造。一场以鹅全产业链为核心的发展浪潮席卷而来,为全镇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湖南湘鹏鹅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湘鹏鹅业)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和强大的活力,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之一。技术的革新,给朗德鹅的深层次加工和发展带来了便利,从种鹅培育、鹅苗孵化、法式鹅肝填饲、肉鹅养殖及屠宰加工和销售,全产业链的创新与发展,正引领着当地百姓走上致富路。
近日,记者走进东湖塘镇湘鹏鹅业的展示大厅,映入眼帘的是一幅鹅水共生的巨幅画作,透过画面,都能感受到一只只朗德鹅簇拥一起嬉戏玩闹,现场“鹅声鼎沸”,生机盎然的景象。
如此生动的场景,吸引着记者不禁想更加深入了解湘鹏鹅业近年来的发展故事。
反季孵化的朗德鹅
据介绍,鹅产业分工很细,从种蛋引进、孵化、初育、养殖、防疫到屠宰、销售及专业饲料供应等方面,每个环节都高度专业化。如优质种蛋能孵化出强壮的鹅雏、抓好初育能提高大鹅的成活率,保证了鹅产业健康发展。
反季节孵化鹅苗是产业关键一环。每年10月气温下降,育雏成活率低,朗德鹅开始产蛋;4至8月温度较高,草料丰富,它却开始休产。所以,为了找寻喂养难题的解决方案,湘鹏鹅业请来了湖南农业大学的专家教授来“把脉开方”。
从种鹅开始进行大改进,发现利用鹅苗的空白期,通过反季节孵化,可以抢占市场先机,在人家没有的时候,湘鹏鹅业就有了鹅苗。“以7天为一个周期,一个星期大概能够发出2300羽到2800羽,养殖企业和养殖大户盈利周期得到进一步延长。”湘鹏鹅业总经理钟俊勋说。截至11月,养殖合作社今年共孵化了20万羽鹅雏。
“入乡随俗”的朗德鹅
“我一开始是做兽医和动物检疫的,和鹅打交道已经40多年了。以前是自己小范围养,到后面开公司带着大家一起养,以前养土鹅,现在养朗德鹅在省内我是首个养此品种的,目前主要做鹅肝销售和鹅产品全产业链销售。”湘鹏鹅业董事长蔡旺鹏向记者介绍道。
在2018年之前,蔡旺鹏主要还是做鹅苗的生意,鹅苗和土鹅的养殖收益随着养殖户的增多而有所下降。机缘巧合下,一位客商向他建议,现在人们的消费观念都发生了变化,在很多大中城市的高档餐厅,法式鹅肝销量很好,可以试试养养朗德鹅。
顺着别人的建议,蔡旺鹏立即转变经营模式,从山东买来了朗德鹅的鹅苗,通过不断的摸索和尝试,让法国来的“高级贵宾”,在东湖塘的这片青山绿水中“入了乡、随了俗、安了家”,实现了高品质鹅肝生产。
截至目前,湘鹏鹅业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科技+服务经营”的模式,建有大小不等的示范养鹅基地10个,包括8个高标准的反季节种鹅养殖基地和2个小型顺季节种鹅繁育基地,分布在江西省、湘乡市和宁乡的东湖塘镇、资福镇等地。
“朗德鹅全身都是宝。”从鹅毛到鹅肝、鹅翅、鹅掌、鹅体、鹅蛋等都能够产生效益,目前,该公司每年能够销售实现生产销售商品鹅15万羽,鹅肥肝8万副,实现纯利润300多万元。
“发家致富”的朗德鹅
“在党委、政府和湘鹏鹅业的扶助下,我家喂养了1200羽种鹅,年收入达10万元左右。我不仅能在家门口实现就业,而且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改善,感觉特别幸福。”家住东湖塘镇太平桥村的养殖户杨献珍笑着告诉记者。
在基地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养殖户加入养鹅的行列中来,让农户看到“鹅”的希望,发展养鹅事业,实现增收致富的梦想。2024年,湘鹏鹅业已为周边乡镇的脱贫户和监测户发放鹅苗15000多羽,平均为每个家庭直接创6000元以上。
2024年公司还新建了湘鹏酱卤加工车间,以鹅产品深加工为目标,全产业链做大做优做强鹅产业,提供30多个就业岗位,带动家门口的群众一起发家致富。
“鹅经济”方兴未艾,全产业链优化“在路上”。“未来,我镇将以湖南湘鹏鹅业为龙头,发展壮大特色养殖产业,鼓励带领更多的农户参与进来,实现镇域范围内农业产业的绿色发展、提质增效,为实现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注入新活力,从乡村振兴层面更好地为建设‘好地方、东湖塘’发力。”东湖塘镇主要负责人如是对记者说。
来源:今日宁乡
编辑:卿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