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乡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孙新明
近日,水利部公布2023年度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名单,宁乡市成功入选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县,是全省2023年度获此殊荣的3个县市之一。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水土保持工作,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在“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指引下,我市按照“政府主导,全民共创,城乡一体,生态、经济和社会三效齐升”的工作思路,水土流失防治步入快车道,一幅幅山清水秀、鸟鸣鱼戏的美丽新画卷,在广袤的楚沩大地徐徐展开。
持久保持水土,治理成效显现
晴好冬日,走进大屯营镇益家湾河李家坝,一派瓜果满园和绿水青山的生态意境。金黄的柚子挂满枝头,成片的油茶花凌寒盛放,十余名村民三两一组,有的为果树施肥,有的则忙着保养树干。
“2023年我们的经果林种植规模达到1000多亩,产量相比2022年翻了一番,仅柚子的产量就有500多吨。”经果林种植大户宁乡市林福林牧有限公司负责人成坚强说道。
但就在3年前,他还在为经果林的灌溉发愁:“水果水果,先有水后有果。但是水土流失,导致雨水存不住,顺势下流,冲刷土壤,也带走了肥力。”
2021年以来,我市开展益家湾河李家坝水生态清洁流域工程。种植水保林、经果林,整修山塘、河道,修建蓄水池、沉砂池……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推动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不断升级,曾经的李家坝蝶变为“山绿、水清、景美、民富”的美丽乡村。
而这,正是我市久久为功致力水土保持的一个生动缩影。作为农业大县,我市也是湖南省的水保重点县之一。改革开放前,因毁林开荒造田等影响,宁乡水土流失严重;改革开放以来,又因经济粗放式发展造成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
治一方水土,兴一方家园。我市坚决摒弃过去靠天吃饭的农业发展思路,以保土为主,积极培育用材林、经济林,提高林业经济效益。上世纪80年代初,我市在全省率先成立水土保持指挥部,建立水土保持机构和工作网点,充实各个机构的技术力量,有领导地全面开展水土保持工作。直至1992年,成立县水土保持工作委员会,具体指导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和监督执法工作,从此,我市的水土保持工作走上法治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
水土流失破坏容易,治理难。2020年以来,市委、市政府认真总结全市水保治理历史经验和教训,按照“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科学管理、注重效益”的工作方针,全面加强水土流失预防保护,着力推进水土流失重点治理,依法严格人为水土流失监管。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经过多年重点治理,全市水土流失面积占总土地面积的比例由1981年的41.7%降低至9.11%,下降了32.59%。截至目前,我市林地保有量19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48.79%。
探索特色路径,留住绿水青山
“有女不嫁陈家桥,山多田少是哭形”,在2014年之前,人们常用这句话形容菁华铺乡陈家桥村的落后。但如今,“悠悠乡愁山水间,袅袅娜娜现炊烟”的美景却成了这里的真实写照。
近年来,陈家桥村以美丽屋场建设为载体,持续探索开展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走出“生态为上+样板打造”新路径。陈家桥村在全国率先修建2处厨余垃圾集中处理设施及400处分散式厨余垃圾处理设施,修建7处人工景观湿地用于处理生活污水,通过污水分散式和集中式处理,目前污水处理率达到100%。
图为陈家桥村。资料图片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绿色经济发展方面,陈家桥村提升山水林田湖草的生态产品价值,举办乡村花田音乐节、发展侍郎河景观乡村生态旅游……人气和流量提升了乡村旅游的吸引力和知名度,也为陈家桥村带来了新前景。
陈家桥村的变化在我市并非个例。多年的水土流失防治和管理实践中,我市根据水土流失成因主要规律和特点,特别是境内水系发达,江河密布这一基本县情,因地制宜,大胆创新,不断探索水土流失预防治理规律。
在过去围绕农业生产开田保水防治模式基础上,我市逐步转换为以清洁小流域治理和小微水体管护为主,助力经济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治理思路,形成了“四区四治三化”的综合防治体系。
我市在东部低丘平原区实施“清洁小流域治理+人居生态环境修复改善”防治;在中部丘陵区实施“清洁小流域治理+生态经济规模发展”防治;在西部山地区实施“清洁小流域治理+封禁养育生态管控”防治;在人为水土流失扰动区实施“依法严格监管+三化(网格化、标准化、信息化)”防治。
一条条渠道蜿蜒舒展,一股股清泉流进万家,一项项水利工程加紧施工……宁乡走出了绿色发展和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之路,越来越多的水土流失之地逐渐变为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
人人参与治理,营造宜居家园
水土保持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具有群众性、社会性和综合性的公益性事业。近年来,我市着力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水土保持工作格局,推动新时代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
“嗡——”伴随着无人机螺旋桨的快速转动,一台无人机快速飞至高空,市水利事务中心工作人员正娴熟地操作摇杆,目不转睛地观测屏幕上的地形情况。
“水土保持工作的主要任务,归根到底是防止水土流失,而水土流失的形成和加剧与人的行为与活动密切相关。”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把人为水土流失监管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信息化手段,推进人为水土流失遥感监管全覆盖,有效防治了因生产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实现工程建设与生态保护双赢。
同时,我市紧扣“中国水周”“世界水日”和“城市节水宣传周”等重大节水宣传时间节点,利用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各种媒体,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水土保持宣传,大力营造防治水土流失人人有责、自觉维护、合理利用水土资源的氛围。
看,楚沩大地上,一幕幕动人的画面正在上演:党员带头、群众参与,沩水河畔种下的一棵棵树苗迎风招展,为城市增添更多绿意;百姓河长、百姓林长用铁脚板守护河流、森林,为宁乡汩汩清泉、绵绵青山打造了“最牢保护网”;爱心企业捐资捐物,为山塘清淤疏浚,一项项小水源工程挺起“腰板”……
“欲见山河千里秀,先保大地一寸土”。我市将以获评全国水保示范县为契机,不断强化“生态立市”的发展战略,扎实开展重点生态清洁小流域项目建设和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等治理工作,致力守护好湘江生态屏障,走好“治理水土促生态改善、改善生态促宜居宜业、产业兴旺促生活富裕”的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之路,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宁乡中展现更大作为。
来源:今日宁乡
编辑:喻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