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宁乡工业为何这么香?

来源:今日宁乡 编辑:喻靖 2024-01-16 13:28:26
—分享—

三一重起生产车间。资料图片

日前,晶瓷新材料高端微晶陶瓷材料总部及综合生产基地项目在宁乡经开区完成签约,项目达产后将让宁乡一跃成为手机玻璃原材料产地。

这个总投资达50亿元,预计产值达100亿元的项目,不仅吹响了宁乡市2024年招大引强的冲锋号角,也延续了2023年争分夺秒促投资、稳增长的奔跑姿态。2023年,宁乡新引进产业项目205个,新建项目开工267个,竣工投产项目192个,其中58个省市重点项目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137.1%。

这只是宁乡经济发展成绩单的一个缩影。2023年,宁乡位居全国县域经济和社会综合发展百强县第15位、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第16位、全国县域投资竞争力百强县第19位……

值得一提的是,近三年,宁乡市工业税收增长80%,领跑全省县级市。若把时间跨度再往前拉长两年,这一数据更让人心潮澎湃:翻番增长。

事非经过不知难,成如容易却艰辛。

宁乡工业为何这么香?连日来,记者采访发现,宁乡深谙“产业立市,工业强市”的发展逻辑——以产业为脊,创新为魂,营商为翼,牢牢牵住经济发展的牛鼻子,拉动工业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全力以赴打好经济增长主动仗。

产业为脊

夫工业者,国之根本,宁乡之“脊梁”。2023年,宁乡规模工业增加值预计同比增速达6.5%,工业税收占全市税收58.9%,两个园区实现工业税收52亿元,跃居全省各县市第一!曾经的农业大县已华丽转身成为如今的工业强市。

宁乡工业为何能实现如此快速的发展?宁乡市委书记张作林曾表示,通过“策划式招商”“股东式服务”,一边招引、一边培育,力促百亿级企业在宁乡落子生根。

作为衡量一域经济的重要指标,百亿企业对属地经济的刺激可谓是全方面的,企业本身的发展会拉动经济攀升,其带动盘活的上下游产业链同样也是全市社会经济运行中的重要一环。

如三一重起落户宁乡10余年间,先后建设了三一重起、三一塔机、三一中起、三一两室四大项目,吸引20多家配套企业以及几十家间接配套企业落户宁乡,如今环绕在宁乡“三一”身边,聚集了超百家相关企业,逐步建立起宁乡的“三一生态圈”。

据统计,宁乡近三年新增5家产值超百亿元的工业企业,新增3家产值超50亿元的工业企业,相关数据领跑全国百强县(市)。

“策划式招商”“股东式服务”……就在众人为宁乡发展产业的创新之举而咋舌称赞时,2023年,宁乡再一次展现了引领者的姿态:出台《构建探索“链长制”+“链主制”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方案》,推出“双链制”工作机制。

“双链制”即按照链长(政府)、链主(市场)两条线,构建以市领导为“链长”和以龙头企业为“链主”的“双链制”工作机制,并明确牵头园区、牵头单位和市“双链制”办公室,全力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年来,“双链制”卓有成效。“链长”“链主”及各相关部门和企业主动作为,深度梳理各产业链,建立产业链招商目标的“客商库”“项目库”,定期编制各产业链分析报告、招商报告,有针对性地推进强链延链补链工作,“链主”楚天科技成功带动14家关联企业落地;“链主”中伟新能源总投资150亿元打造先进功能粉体材料产业园……

无论是“策划式招商”“股东式服务”,还是“双链制”工作机制,其本质都是一脉相承,从产业发展的内在逻辑出发。以“链主”星邦智能为例,短短几年时间,企业便搭建了本地化供应链,19家企业抱团发展,实现了年产值从2000万元到20亿元的跨越式增长。

跨越式的发展不止呈现在工程机械产业,先进储能材料、智能家电及智能硬件、生命科学、食品及农产品加工等主特产业亦正按照这个路径快步前行。

稳住工业“压舱石”,把牢产业“定星盘”,在工业强市战略的推动下,宁乡社会经济行稳致远。

创新为魂

3000多年前,生活在宁乡的商周先民,迸发出创意的火花,埋在地下、留给后世的数百件青铜器,一朝面世,让灿烂的青铜文明流传至今。

时至今日,沩水之畔,宁静之乡,创新依然在这里闪烁出金属的光泽。

“不是全球领先的技术,不上马;不是全球领先的产品,不研发。”楚天科技党委副书记谢圣彬的这番话,生动诠释了这家医药装备企业对创新的态度、底线和雄心。

从一家籍籍无名的小企业,到如今年营收近70亿元的龙头企业,创新始终是楚天科技发展的灵魂。

时时荡涤着灵魂的,是楚天科技对创造力的矢志追逐:投入巨额研发费用,引进高端技术人才,收购海外巨头企业,催生了新技术、新产品和新模式的涌现。

近三年,楚天科技年研发投入均占到销售总额10%左右,累计拥有有效专利3100多项。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楚天微球突破《科技日报》公布的35项“卡脖子”技术之一的“微球”关键技术并实现产业化。

作为百亿企业,中伟新能源产值“火箭式”增长,也是基于创新底蕴。仅仅是位于宁乡的中伟股份集团研究总院研发人员1000余名,其中具有专业研发工程师以上级别的有400余人。

内生动力的澎湃,不仅解决了一个个共性难题、技术瓶颈,也让中伟新能源引领储能材料行业发展。

“当前,我们主要针对锂离子和钠离子正极材料进行开发,从原料的开发以及低碳安全方面都进行一系列突破。”中伟股份首席专家、研究总院材料研究院院长訚硕介绍。

不止如此,在宁乡,长沙格力的空调高效换热技术,正填补着湖南省的空白,中科星城、松井股份等企业也在各自细分领域唱响属于自己的传奇诗篇。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宁乡市企业已经取得突破或正在进行研发的国际领先、国内领先或卡脖子技术约80多项。

尤其是去年长沙全力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以来,宁乡市加速构建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创新领军企业培育梯度,推进“规升高”和“高入规”,培育更多的高企和科技创新领军企业。

引育效果立竿见影,创新主体持续井喷。

记者了解到,宁乡市有效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从2021年328家增至2023年的503家,年均增速超过22%。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备案数从2021年228家增至2023年的574家,三年实现翻番。同时,三年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22家,国家级单项冠军6家,数量居全省县市第一。

政府、企业与科研院所的互动、联动更是发挥出了“1+1+1>3”的作用。奔赴上海,与当地高校对接,走遍湖南,与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湘潭大学交流合作,一大批科技成果落地宁乡。

截至2023年11月,宁乡市完成技术合同登记项数3568份,较去年同期增长145.22%;完成技术合同成交额86.43亿元,同比增长78.3%。

创新平台也不断壮大。至今,宁乡共有长沙市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达到205家,其中国家级创新平台达7家,省级各类创新平台97家。

营商为翼

对于营商环境的重视,宁乡市委副书记、市长黄滔说过的一句话颇为生动,“我们将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营商环境,奋力打造以‘股东式服务’为显著特色的‘三化一流’营商环境。”什么是“股东式”服务?“企业税收就是地方政府的分红,那么政府就相当于股东,要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企业满意为标准,和企业共荣辱共奋斗。”黄滔阐释了政府与企业要构建的新关系。

宁乡独创的新概念的释义中,“企业”一词出现了3次,充分体现了宁乡创新服务模式的初衷和使命所在。

虽然企业无小事,但行动比语言更有说服力。模式好不好,服务优不优,作为服务实施的接受者、受益者,宁乡市的企业最有发言权。

聊起营商环境,湖南欧标总经理助理程碧辉俨然成了宁乡市“形象代言人”。“6个工作日完成联合验收,2个工作日完成不动产权证登记。”程碧辉回忆起半年前项目竣工验收的速度,历历在目。

这个速度背后,实际上是宁乡经开区上线的“洽谈即服务、验收即发证”等“一对一”的代办服务。

原来,从洽谈开始,宁乡经开区实施一个项目一个服务团队,针对项目落地后的要素配套、建设审批、税收奖励、子女入学等事项量身定制服务流程;对项目建设全程服务指导,确保验收即发证,助力项目达产增效。

湖南阿斯米新材料有限公司也创造了一个“宁乡速度”:去年4月人造石墨烯负极材料项目落地,7月,所有工程建设全部竣工,进入设备调试和试生产阶段。

“这得益于宁乡市给予项目充分肯定,壮大我们的发展信心,并全力满足建厂需要租用厂房的需求,使项目可以快速投入生产。”阿斯米新材料董事长侯拥和坦言道。

事实也是如此。去年以来,企业所呼,政有所应,一个个务实有效的举措,一次次暖心贴心的服务,让企业家的心热起来,员工的心定下来。

你看,群众“上好学”愿望强烈,宁乡市就与长郡中学合办长郡金洲新城中学;

你看,人才居住不便,宁乡市就建设人才近6000套,配齐家电,实现拎包入住;

你看,员工通勤不畅,宁乡市就定制通勤巴士线路6条,每天往返长沙58趟次;

你看,企业融资困难,宁乡市就举办“百支基金进宁乡”活动,扩宽融资渠道;

你看,上下游对接不上,宁乡市推出“走进星邦智能”“走进楚天”“医企合作”“中俄矿业产销对接”等10余场产销对接活动,达成产销意向超10亿元。

据介绍,去年,宁乡市累计开展“市长企业接待日”活动9次,共组织121家企业参加先进储能、楚天科技生命科学产业链、先进矿业装备及新材料、生命科学产业专场等主题活动,帮助企业解决市场拓展、项目建设、融资贷款等问题170多个。

2024年,宁乡将全面推进“产业质效倍增年”“担当善为落实年”活动,继续唱响“工业强市”的最强音。

湖南工业看长沙,长沙工业看宁乡,其势已成,未来可期!

来源:今日宁乡

编辑:喻靖

阅读下一篇

返回宁乡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