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黄材镇黄材村:产业兴村走上振兴路

来源:今日宁乡 编辑:卢杏 2022-10-21 10:32:19
—分享—

□宁乡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李向 周娉

每天下午,坐落在黄材镇黄材村的宁乡市颢华农产品加工厂里,标准化电商运营直播间都会准时开启,向全国各地网民推销“坛之润”品牌系列坛子菜,主要产品有白辣椒、卜豆角、茄子皮、卜蕨菜、包菜丝、萝卜插菜等,都是广受群众青睐的下饭菜。

“以前,蔬菜经常有卖不出去的,眼睁睁看着坏在地里,心疼!但现在不会了,因为我们有了农产品加工厂。”宁乡市颢华农产品加工厂负责人黄冬阳介绍,黄材集镇周边地势平坦,菜农历来很多,近年来又新建了不少蔬菜基地,因为市场的因素,常常有菜烂在地里无法变现。自从2021年黄材村成立加工厂后,一年晒制的成品蔬菜达30多万斤,营业收入达300多万元,菜农的完全没来后顾之忧。

近年来,除了蔬菜种植加工,黄材村还依托炭河里景区发展起水果种植、民宿、研学等产业,不断推进美丽宜居村庄建设,实现文旅融合发展,让群众在家门口增收,日子越过越舒心。该村原村委会主任姜治强用“翻天覆地”这4个字来形容黄材村十年来发生的变化。

“上世纪末、本世纪初,黄材村的乡镇企业、私人企业非常多,有精灰厂30多家、石灰窑40多个、水泥厂2家,主打产业是水泥、石灰等建材。后来,随着高能耗、重污染产业的淘汰转型,这些建材企业都关停了,黄材村就只剩下水稻、蔬菜种植产业,直到2009年发展烤烟产业,情况才慢慢发生了转变。”姜治强在黄材村当了13年村委会主任,对村里以前的情况可谓是了如指掌。黄材村以前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全村公路硬化里程只有1.5公里,其余都是泥巴路。2013年,黄材村富源烟叶合作社被评定为国家级示范社。在烤烟产业的带动下,该村的公路硬化、山塘清淤增蓄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得到完善。

据姜治强介绍,黄材村是炭河古城开发建设的中心村,炭河古城80%的核心景区在黄材村域内。自2017年炭河古城开发以来,黄材村及景区周边村民,共同分享了景区开发带来的红利。2018年,炭河古城开业,往来如织的游人打破了这里的千年沉寂,复刻了千年前的都市繁华景象。依托景区优势,黄材村铆足干劲,在产业文章上深下笔墨,打出一套“组合拳”,走出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多彩之路。

一直在家务农,或种水稻或种应季水果的黄材村村民尹富冬,顺势成立了建富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流转了村里200多亩地,种植了火龙果、草莓、黄桃、李子等30多种水果,一年四季不间断有水果供应。4年来,贫瘠土地大翻身,变身真正的“百果园”,来这里“上班”的农民多的时候超30人。涨了腰包,也富了村邻,尹富冬非常自豪:“不算土地流转的费用,仅2021年,工资就开出20多万元,多的在我这里拿到三四万元收入!”

在黄材村村部后方,原本的烤烟房也成为了历史,这里摇身一变成为了宁乡市颢华农产品加工厂。采访中,记者看到,偌大的晒场内,村民们正忙着切包菜丝,翻晒卜辣椒;室内,戴着手套、口罩的工人们正在对各种坛子菜进行打包。记者注意到,该加工厂蔬菜种植大棚、晾晒场地、冷冻储存库和全自动生产车间等设施设备一应俱全,环境干净整洁。

据了解,颢华农产品加工厂的成立,推动了当地农户从事规模化种植的积极性,为农户开辟了多元化致富道路。2021年,该加工厂产能达60吨,产值约120万元。今年总产量预计达到200吨,产值近400万元。

“以前我是在家里做坛子菜,一年产量不到1000公斤,主要销售给亲戚朋友,收入不高,也不稳定。来到加工厂从事管理工作,工资待遇好,还能照顾家里的老人和小孩,我很满意。”黄冬阳介绍,该加工厂不仅解决了当地蔬菜的加工销售问题,还帮助解决了40多户贫困户70多人的就业,村民在这里的日工资收入在150元左右,人均年收入可增加2万元以上。

“厂里长期有事做,离家里近,平时工作也不累,我每天的收入也可以,家里的事情也顾及得到,很不错呢!”村民姜淑兰告诉记者。

黄材村的各方面发展,与该村近年来的美丽宜居村庄建设也紧密相关。目前,该村已建成新风、兰芳、门前湾、何家湾4处美丽宜居村庄,另外3个美丽宜居村庄正在建设中,到2025年将实现全村12个村民小组全覆盖。

“如今,全村道路硬化率100%、亮化100%,自来水全部到户。通过这几年黄材村的旅游开发,村民收入明显提高,人均年收入接近2万元,比以前提高了5000多元,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也从2017年的几千元到今年将会突破50万元。”该村党总支书记姜文伟告诉记者,接下来,黄材村将通过做好文旅融合这篇文章,把颢华农产品进一步推广出去,把民宿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同时积极争取上级支持,重点打造光伏发电产业,让黄材村的发展迈上一个新台阶。

来源:今日宁乡

编辑:卢杏

阅读下一篇

返回宁乡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