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乡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段华良 喻恩来
十年“磨一剑”,双江口镇槎梓桥村实现了完美蝶变。
10月15日,走进双江口镇槎梓桥村,映入眼帘的是白墙黛瓦的房舍、一尘不染的庭院、一条条平整宽敞的沥青道路交错纵横,与四周散布的农家相映成景,绿叶婆娑的百年老树下村民正在喝茶聊天,犹如置身在一幅优美、和谐、幸福的乡村山水画中。
“我平时就喜欢养花种草,客人来了,一进门就能感觉到生机勃勃。”该村杜家桥组村民向建国说,现在村庄环境美,村民的素质和文明程度提升了,乱扔垃圾的现象少了许多。
向建国回忆:“十年前,下雨积水特别严重,门口道路泥泞不堪,每次开车回来都打滑,进不来。现在铺了沥青,比以前干净、敞亮了!”
“十年前,槎梓桥村人均年纯收入只有8000余元。到2021年,人均年纯收入达到了34788元。村民口袋里的钱多了,小日子过得充足了。”槎梓桥村党总支书记周尚军告诉记者,十年前,作为远近闻名的“鱼米之乡”,双江口镇的农业产业基础原本不错,但是槎梓桥村因地处偏远、交通不便,长期以来,主要产业是“稻谷+稻草”,青壮年劳力大多外出务工,留守儿童、空巢老人多,贫困落后。
如何在奔小康的路上迈开步子?槎梓桥村人的回答是:党建引领,以“三联两化”为抓手,不断探索基层治理新手段,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共建“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唱响乡村振兴的生态和谐之歌。
“通过让干部带头做到庭院绿化、居室整洁、家风文明,影响周围群众积极行动起来,营造了美丽庭院‘一户一景’、全村群众同心共梦、乡村环境共创共赢的良好氛围。”向建国介绍,该村积极引导、组织群众自己动手,清洁家园,改善居家环境,让大家养成了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如今,美丽庭院创建已经成为一种时尚。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近年来,槎梓桥村牢牢把握美丽乡村创建新机遇,提升美丽庭院创建新品质,指导庭院、村庄进行绿化,栽植花草、种植树木,加快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步伐,融入绿色,打造“花果飘香、绿意盎然、干净整洁”生态美;创新活动载体,赋予庭院人文情怀,实现“美丽庭院”与“产业经济”有机结合,融入艺术,打造“特色突出、庭院别致、秀丽灵动”个性美;通过宣传引领、选树典型、督查评比等一系列长效机制,打造“崇尚文明、幸福温馨、与邻为善”和谐美。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槎梓桥村把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为经济发展的最大优势,推动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相融合,找到二者的最佳结合点,让绿色生态成为乡村振兴发展的“金矿”、村民脱贫致富的“金碗”。
青山绿水不仅令游客流连忘返,也吸引了企业家的目光。2015年,长沙优卓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龚铁军情定槎梓桥村,公司以奶牛为主题对周边近2000亩土地进行打造,形成集种植养殖、乳制品加工与销售、旅游服务于一体的三产融合发展新格局。对于村民而言,则不仅可以拿到每亩每年600元的土地流转收益,还能在家门口获得40多个就业机会。
2000年,宁乡花猪现代养殖园项目顺利投产。看到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乡贤乡友也纷纷回乡创业,譬如在外打拼多年的建筑老板周建和,就租赁荒山建设了一个100亩的蓝莓基地,带动了周边群众种植小水果的积极性。
现代企业与美丽乡村的和谐发展,就像给槎梓桥村送来了下“金蛋”的母鸡,村级集体经济增收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2022年有望突破50万元。
与此同时,各项荣誉实至名归,槎梓桥村先后荣获“湖南省乡村振兴示范村”“湖南省美丽乡村示范村”“湖南省卫生村”、长沙市“两型”社会示范村等称号。
来源:今日宁乡
编辑:卢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