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们在操场上生龙活虎。刘石江 摄
□宁乡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刘石江
沙田乡五里堆中学创办于1938年,其前身为宁乡县黄涓乡黄涓完小。学校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1949年,震惊三湘的黄唐起义军火库就设在该校。1958年,在现址创办黄涓完小附设初中班,后更名为“五里堆中学”,1970年代开办高中教育。
该校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人文优势。建校80多年来,为国家培养了近万名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文化立校
出生于沙田乡的何叔衡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他的精神一直激励着五里堆中学的师生砥砺奋进,勇往直前。这里的老师勤勉、朴实、宽厚,这里的学生乐学、阳光、坚强。该校初三语文老师谢意如、初三班主任吴泽强均年近50岁,放弃选调入城的机会,一直坚守乡村,坚持带毕业班,几十年如一日,爱生如子,桃李芬芳。他们还发扬“老黄牛“精神,带领年轻教师共成长。
多年来,该校努力践行“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幸福人生奠基”的办学理念,丰富“勤、真、和、乐”的校训内涵,树立“善待学生、尊重学生、服务学生、发展学生”的教风,努力把学校建设成孩子们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的幸福家园。
课改兴校
五里堆中学自2010年起开始实施课改。2011年5月,该校通过借鉴各地名校课改的成功经验,创立了“三一五”课改模式,即:预习、展示、反馈三大流程,以学生为中心,回顾反馈、自主学习、展示提升、梳理巩固、当场检测五个环节。
实行课改以来,学校连续十一年获得“宁乡教育教学质量特等奖”和“宁乡课改先进单位”,学校先后获得“全国德育科研先进实验学校”“长沙市课改样板建设学校”“长沙市常规管理一等奖”等称号。
学校成功创建“长沙市两型示范学校”“宁乡县第一批素质教育先进学校”,并以“一所大山深处的课改名校”为题载入《长沙市教育志》。
管理强校
五里堆中学十分注重学校管理工作,因地制宜,创新实施“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家长监督”的精细化无缝隙管理模式,增强学生的自主管理意识,做好家校共育这篇“大文章”。
面对寄宿生偏多的情况,该校在宿舍工作管理上,不外聘宿管员,而是由老师实施住寝巡查,做到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快速消除各种隐患。
每周一第一节课为该校的周评会,会上有国旗下的讲话、上周工作总结、本周计划安排、文体节目展演等,内容丰富,流程清晰,该项目已坚持了10余年,成为了全校师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必修课”。
每天早上各班开展早评会,由学生全程主持,各小组长进行小结,班干部对全班的学习、纪律、卫生等进行分线总结,同时还设有“我反思、我建议、我批评”自由发言环节,最后由班主任老师作总结强调,切实增强学生相互监督、自我管理的意识,提升水平。
创新铸校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五里堆中学扎实践行“双减”政策,大力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深入推进“五育”并举,成效喜人。
该校坚持“阅读是最好的教育”的工作理念,把阅读教育与养成教育相结合。2017年5月,学校引进阅读梦飞翔项目,在项目组的大力支持下,学校兴建了图书馆,添置了一万多册图书。
2018年,在阅读梦飞翔年度评估中,五里堆中学以148分的高分位居湖南省中学组第二名,2019年获湖南省中学组第一名。2021年,姜卫红同学的《何叔衡波澜壮阔的一生》参加宁乡市新媒体演讲主持大赛获得特等奖,并代表宁乡参加长沙市比赛。此外,通过五年的探索,学校申报的省级课题《农村初中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方式下的课外阅读的研究》顺利结题。
沙田乡是远近闻名的“面点之乡”,沙田包子工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为加强学生劳动教育,传承乡土文化,2017年,学校建成了包点制作劳动实践基地。
学校还拓展劳动实践活动的外延。沙田乡五里堆香干远近闻名,当地有大量香干制作车间可供学生们参观学习。2020年,五里堆中学劳动教育实践基地被授予“长沙市示范劳动实践基地”。
来源:今日宁乡
编辑:卢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