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大湾岭社区老年教育网络课堂的志愿者正在进行交通劝导。小范婷 摄
□宁乡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小范婷
“自从到社区上课以来,我远离了牌桌,白天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晚上跳广场舞,身体更健康了,心情也更开朗了,女儿都说我变了样!”说起参加社区老年教育网络课堂给自己带来的变化,66岁的历经铺街道大湾岭社区居民刘阳辉不停地夸赞。
近年来,在市老干局、历经铺街道的指导下,大湾岭社区抓实抓细老年教育网络课堂工作,通过创新组织管理形式、丰富课程内容、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等措施,充分挖掘老年教育网络课堂的价值,进一步营造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和谐社会氛围。2015年至2018年,大湾岭社区连续被评为长沙市“网络课堂示范村”。2019年至2021年,大湾岭社区老年教育网络课堂站点获长沙市重点支持。老年教育网络课堂已然成为当地老年人学习新知识的好平台和发挥余热的大舞台。
老有所学 课程丰富多彩深受热捧
“老李,你今天来得挺早啊!”“上次的养生课蛮有用,今天特意来早点,好坐到前排听课嘞!”9月23日,大湾岭社区老年教育网络课堂组织开展本月的第三次授课。尽管离正式上课还有半个多小时,但整个教室早已坐得满满当当。
“趁现在腿脚还方便,每周来上课,人都更精神了!”今年88岁的抗美援朝老兵彭菊泉是大湾岭社区老年教育网络课堂的铁杆粉丝。彭老告诉记者,家门口的老年教育网络课堂课程内容丰富接地气,切实提升了周边老年人的晚年幸福指数。
大湾岭社区老年教育网络课堂自2015年开办以来,始终坚持亲情化、人性化管理,组建了一支过硬的班委会队伍。课程设计上,除了丰富多彩的线上课程,还增加了养生保健、文史知识、艺术情操等线下授课,并结合老年人的兴趣爱好,组织开展书法、花鼓戏、广场舞等活动。同时,课堂还积极组织学员前往韶山、花明楼、沙田等红色旅游地参观学习,开拓视野。
“课堂不仅能教老年人健身、预防疾病等,更重要的是让他们从学习中感受到快乐。”大湾岭社区老年教育网络课堂班长唐日奎告诉记者,课堂固定于每周四上课。
老有所乐 投身志愿服务生活更充实
“小伙子,骑摩托一定要戴好头盔,关键时刻能救命。”城区每天的人流车流密集时段,途经319国道与历泉路交叉口的市民总能看到一群交通劝导员的身影。他们是来自大湾岭社区老年教育网络课堂的志愿者,平均年龄超65岁。
“大家都是自愿参与而且乐在其中!”68岁的唐杏云是这群交通劝导员的领头雁。她表示,在志愿者常年春风化雨般的宣传劝导下,市民的交通意识越来越强,这种可喜的变化也让大家体会到了投身志愿服务的价值感和成就感。
居住于319国道旁的志愿者刘雪梅,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及时清理夜间掉落在国道上的树枝、砖块等杂物;志愿者任迪军多年来坚持义务清扫国道两旁的落叶……近年来,大湾岭社区老年教育网络课堂学员中涌现出一大批热心志愿者,他们带头落实各项方针政策,义务投身于志愿服务工作,不遗余力地发挥余热,为社会作贡献。同时,学员们还经常自发为辖区内困难群众组织爱心募捐、走访慰问等活动。去年10月份,200多名学员仅20分钟便为社区残疾居民许立文捐款9900元。
“这些老年学员个个都是热心肠,在社区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我们社区的宝贵财富。”大湾岭社区党总支书记任智兵介绍,近年来,老年教育网络课堂近百名学员志愿者积极采取“一包六”的方式,逐户上门宣传交通安全、疫情防控、防溺水等社区中心工作,赢得居民的一致好评。
老有所为 “银发”党员当先锋献余热
自我市开展党员“三亮三比”行动以来,大湾岭社区积极引导党员干部主动“亮身份比奉献、亮立场比担当、亮作风比作为”。在这股党员“三亮三比”行动热潮中,该社区老年教育网络课堂中的“银发”党员也不甘落后,在各项工作中当先锋献余热。
“鱼塘里鱼苗长势正好,要腾退心里当然有不舍,但退塘还耕保护国家粮食安全是大事,响应号召,我义不容辞、带头作表率。”今年7月份,大湾岭社区老年教育网络课堂学员张新德带头腾退了自家的鱼塘。看到张新德作出了表率,第二天,同组村民汤淑梅也主动将鱼塘进行了腾退。
在以张新德为代表的“银发”党员的积极带头并大力发动下,目前,大湾岭社区的退塘还耕工作进展顺利,赢得了群众的理解与配合,目前已有近40口塘返耕到位。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在这些“银发”党员的感染下,当地群众的思想也发生了转变。大湾岭社区12组居民彭伯坚原先思想较为固执,自参加社区老年网络教育课堂看到党员的所作所为以来,她深受感动。在修建村级公路时,彭伯坚主动拆除自家围墙,让出一米长的距离方便公路修建。
“办好老年教育网络课堂就是真正为老年人做实事、谋福祉。”任智兵表示,下一步,将继续把老年教育网络课堂工作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的一件大事、实事、好事来抓,支持鼓励老年人发挥余热,不断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来源:今日宁乡
编辑:卢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