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毕生为国 堪称楷模 ——开国上将陶峙岳将军的辉煌人生

来源:今日宁乡 编辑:卢杏 2022-09-19 11:21:52
时刻新闻
—分享—

□姜小平 杨臣贤

他少年从戎,却文武相济,是我党唯一一个参加过武昌首义的开国元勋。他力促新疆和平解放,屯垦戍边,为六分之一国土繁荣奠定殷实基础。1955年授衔时,他被授予上将军衔和一级解放勋章,并在90岁高龄光荣入党,成为中共年龄最大的新党员。他就是开国上将陶峙岳。今年是陶峙岳将军诞辰130周年,我们深切缅怀将军对党的赤子之心,对国家和民族的深明大义,对新疆的丰功伟绩。

志在四方

1892年9月18日,陶峙岳出生于湖南省宁乡县仙凤乡(今宁乡市历经铺街道南太湖村)火龙洲。他家境殷实,6岁求学,15岁入读湖南陆军小学。1911年春,陶峙岳毕业回乡,在父母的安排下,与周庆仪完婚。但他不甘平凡,作诗言:“男儿志四方,安敢事株守。”

1911年夏,他最终离开了家乡来到了武昌,考取了陆军第三中学,其后参加了辛亥革命武昌起义。1912年加入孙中山创立的同盟会。1915年,陶峙岳就读保定军校,第二年毕业后,陶峙岳任湖南督军署参谋处上尉参谋,参加了护国护法战争、北伐战争等多场战争,凭借军功不断的升官晋级,官至国军中将,成为早期民主革命的先锋战士。抗日战争爆发后,陶峙岳任第76军军长兼第8师师长,他拥护中国共产党“反对内战、一致抗日”的方针,积极投身抗日战争。1937年9月,他奉命率第8师子弟驰援上海,参加了著名的淞沪大战,在蕴藻浜一役中,面对装备优良的日军,坚守阵地达21个日夜,成为名震全军的抗日名将。

和平起义

陶峙岳将军心怀国家与民族,支持和平、民主的政治主张。抗日战争结束后,1946年3月,陶峙岳应西北行营主任张治中邀请,任新疆警备总司令。他协助张治中,释放了关押在新疆监狱的130多名共产党人及其亲属,其中就包括瞿秋白的夫人杨之华、毛泽民的夫人朱旦华等人,并亲自派人将他们安全护送到延安。

国共内战爆发后,三大战役国民党兵败如山倒。1949年,李宗仁下令让陶峙岳调驻疆部队入关,陶峙岳采取拖延战术,避免了驻疆部队被调入关内参加内战,并与新疆省主席包尔汉等人秘密进行和平解放新疆的准备。9月25日,他率领新疆10万国民党官兵起义,使得400多万新疆人民免于战火,为和平解放新疆、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作出了重要贡献!

屯垦戍边

他响应党和国家号召,为了发展新疆身体力行。新疆和平解放后,原新疆的国民党军队整编成解放军第二十二兵团,陶峙岳任兵团司令员。1949年年底,在人烟稀少的戈壁瀚海中垦荒,春寒似冬,冰雪未融,但年近六旬的陶将军,与年轻战士们同甘共苦,共同劳作。经过广大干部战士的辛勤劳动,他领导的第二十二兵团当年垦荒23万亩,超额完成了新疆军区布置的任务,实现了蔬菜、肉类和粮食的自给或大部分自给。1952年,玛纳斯河流域种植的两万亩棉花,亩产籽棉超过200公斤,创下了当时棉花大面积亩产全国最高纪录,打赢了屯垦戍边第一仗。

1954年,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成立,将军为首任司令员。天山南北星罗棋布的兵团农牧团场,处处留下他的汗水和足迹。他大力推动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和机械化大生产,扩大开荒面积,大规模创建现代化农场;他倡导科学种田,提出草田轮作、农作物示范栽培,并亲身实践。虽近古稀之年,但他不顾路途颠簸和天气骤变,47天行程6000多公里,亲临边境督建农场,并领导兵团为新疆开荒造田23万亩;在沙漠地带种树200余万株;兴修了巴音沟河、玛纳斯河、金沟河等大型水利工程,挖修渠道12500多公里、大小水库11座;将原本只有200人的石河子,建设成了誉为“戈壁明珠”的新型城市,使得新疆改变了落后贫困的面貌,成为国内外闻名的农业示范区。

高龄入党

他积大半生沧桑阅历,坚定了跟共产党走的决心。二十二兵团成立不久,王震将军就向陶峙岳谈起入党事宜。1952年,陶峙岳随同王震将军视察石河子时,再次问及愿不愿意入党,他回答:“是所愿,不敢请也。”陶峙岳觉得前半生在国民党阵营服务,改造不够,自惭形秽,固然没有加入,但他时刻以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

1965年,已和共产党人一起奋斗了15年,陶峙岳才郑重地向党组织递交了第一份入党申请书,因“文革”未能如愿。1982年5月,当陶峙岳再次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他写道:“我觉得人生最大的幸福,莫过于对崇高理想的追求和有益于人类社会事业的实践。”9月28日,经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批准,成为中国共产党年龄最大的新党员!实现了多年夙愿,陶峙岳老泪纵横,无限感慰,赋诗一首作为纪念:

卅年勤建树,景物更鲜妍。伟哉共产党,饮水必思源。四化又长征,追随幸有缘。遥望阳关路,欣看猛着鞭。

1983年6月,陶峙岳当选全国政协副主席,耄耋之年还在参政议政,为国操劳。1988年12月26日,陶峙岳将军在长沙辞逝,终年97岁。王震将军评价陶峙岳:“毕生为国,堪称楷模。”

(作者系宁乡市档案馆干部)

来源:今日宁乡

编辑:卢杏

阅读下一篇

返回宁乡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