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卫华:种烟20余载,钱包袋子鼓起来

来源:今日宁乡 编辑:卢杏 2022-09-14 10:37:40
—分享—

文卫华(左)正在分拣烟叶。

□文/图 宁乡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喻恩来 通讯员 谢青

天气逐渐凉爽,烟农们却热情不减,流沙河烟叶生产收购站内正紧锣密鼓地进行烤烟边分边收工作,前来交售烟叶的烟农衔接有序,金灿灿的烤烟堆成了一座座小山,收购线附近,三仓烟叶种植合作社理事长文卫华喜笑颜开地看着一袋袋“黄金叶”经过身前,预检后被送进验级区定级,工作人员按照验收标准,有条不紊地进行检质、定级、扫码、过磅,收购工作秩序井然。

文卫华,从事种植烟叶20余年。从刚开始种植时的2亩,到种植规模最高480亩,从一开始亩产值1200元到亩产值4800元,在这条路上,文卫华“摸着石头过河”,从一个烟叶“小白”摇身变成了远近闻名的“行家”。

善于总结经验,才能种出好烟

对于种烟,文卫华特别重视备耕生产。在烟田的选择上,哪怕田租相对较贵,他也愿意选择连片的烟田。“这样有利于管理。”文卫华说,选好田后,他会进行排水作业,田不干不开犁,犁田后再择机进行排水、起拢、围沟,这些流程,一般在年前就已完成。

多年来,文卫华一直坚持科学种植,精心测量田块面积,逐一记录翔实,为后续结合烟叶长势长相进行精准施肥打好基础。

老文种的烟,外观漂亮,叶片柔韧,大小适中,色度均匀,香气十足,是典型的蜜甜香型,“这个烟叶,就是我们想要的样子。”对于大家的夸奖,文卫华有些羞涩地说,都是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才有了今天的成效,“在这乡下,种烟最牢靠。”

“这其中,只要一个关键环节技术没有做到位,都有可能失败。比如,烟田没有选好,烘烤的时候火候掌握不好,采摘的时候烟叶成熟度不适宜,我在这些方面都是买过教训的。”文卫华说,善于总结经验才能种出好烟,现在除了采摘、移栽、编烟请工人,关键环节自己仍会亲自动手。

“不说别的,就是选烟田,也非常讲究。”说起种烟,这位开始问一句答一句的老烟农,居然滔滔不绝了起来:“要选向阳、无病害史、排水好、通风透气的土地,还要选中等肥力的黄壤土,要顺光垄厢,垄高40公分,还要测土配方施肥,拉绳等距移栽……”文卫华一口气说了一大堆专业种烟技术,旁边的种烟大户们频频点头称赞。

经过风雨洗礼,奔向致富大道

文卫华从2000年开始种烟,今年整整23年了。这些年,因为种烟,生活有了改善,修缮了楼房,买了轿车、商品房,很有成就感。

人生不仅是坦途,偶尔会来个颠簸,也正是这个小颠簸差点让他放弃种植烟叶。2017年7月1日,宁乡普降暴雨,让不少烟农受灾。文卫华这一年种了480亩烟叶,约有300亩被淹。

“万幸7月1日之前已经将下部叶烤完了。”文卫华介绍,心情像极了坐过山车,也差点让他放弃了种烟。“原本480亩的烟叶,眼看着要有收成了,一场大雨下来,损失将近60万元。”

文卫华向记者介绍道,发生了2017年的事情后,家里对于种烟也是有了心结,考虑到在年份不好的时候,受病害、减产的影响,除去成本,纯收入可能就剩不了多少;但这一年,烟草公司和保险公司为他送来了共计20多万元的烟叶受灾救助金,让他感受到了党和国家对农业的重视,他决定继续种植烟叶。

所幸,2018年成了他种植烟叶最好的年景,一共种植了300亩烟叶,除去人工、肥料等成本外,收入达到了30余万元,家人也慢慢地理解并支持他的选择。

今年,文卫华种植了140亩烤烟,实现纯利润20多万元,为当地解决长期劳动力15个,发放工资超过21万元。在他的带领下,三仓烟叶种植合作社现有社员21户,种植烟叶1925亩。

有了能力就要帮助他人,文卫华骨子里有这份大义。他号召其他烟农积极加入互助小组,实现农户间用工共享、设备共享、技术共享,试点推广机械化作业与集约化生产,有效降低生产成本。

老粮仓镇江华村的文泽寒、喻端明各种了150亩,经过互助小组的帮助,文泽寒亩产达250斤左右,喻端明的则达到了270斤。“今年烟叶送完了,质量好,跟着文总干没错哩!”喻端明笑呵呵地说。

老粮仓镇星石村的胡炳秋也是个种烟大户,今年,本地劳动力少,因此经过互助小组商量,合作社从贵州人力资源市场调动劳动力6个,解决了农户用工难的问题。

“今后,我会继续在效益方面、提高质量上下功夫。”文卫华说,下一步他要带领合作社的种植户在劳动力优化配置等方面做进一步的努力。

“其实一点也不复杂,只要把握好时间节点,技术做到位,善于总结经验教训,就一定会成功。”文卫华说,这些年,有几户烟农跟着他种烟,从选田开始,到最后烘烤,他都手把手地教,耐心地示范,“真心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和我一样,种烟致富。”

来源:今日宁乡

编辑:卢杏

阅读下一篇

返回宁乡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