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乡市融媒体中心讯(记者 李向 段华良 周杰) 8月,正值水稻抽穗灌浆的关键期,连续多日的晴热高温天气,使得稻田用水需求剧增,供用水矛盾更加突出。旱情就是考场,田间就是战场。在抗旱灌溉第一线,巷子口镇鲜红的党旗迎着朝阳高高飘扬,全镇开展党员“三亮三比”行动,顶烈日、战高温,维修渠道水利设施、日夜巡逻查旱情、科学配水保灌溉,全力以赴做好稻田保灌工作,确保粮食生产安全。
8月19日12时左右,巷子口镇双河村气温超过了40摄氏度。在白晃晃的阳光下,该村五组村民彭玉棋戴着草帽,和其他村民一起在滚烫的马路上接驳水管。记者看到,在他们身边的水沟里,已经筑起了一个小水坝,潜水泵、输水管、电源已经全部就位,只等着村上把沩江水用水泵输送过来。
彭玉棋介绍,水管、电线、水泵都是由村里提供的,连筑水坝的泥土也是村上送来的,村民只要出力就行了。“我家有4亩田,现在正是水稻生长的关键用水期,村里什么都准备好了,我们只要听从安排,出点力,水就能送到田里,禾苗有救了。”彭玉棋告诉记者,从他家稻田到沩江边距离超过了2公里,平时的灌溉用水主要靠山上下来的一条小溪。前不久小溪断流了,正当他心急如焚的时候,村里想办法把水送过来,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记者在采访中看到,一条水管,从沩江开始,由粗变细,沿着村道通向各组,对全村稻田进行分级供水,这数千米长的小小水管是双河村1400多亩稻田的“生命线”。“现在正是水稻抽穗灌浆的时候,一定要保障供水,错过了这几天再抗旱就没有意义了。所以抗旱必须又快又准,抓住水稻生长关键时节、找准水源和灌溉最高点,接好水管,其他的只要开足马力抽水就行了。”双河村党总支委员王国钟告诉记者,支村“两委”班子成员将旱情作为当前最大的民情,不等不靠、主动出击、精准施策,全力以赴保粮稳产。8月12日,双河村就组织党员干部和12个村民小组长开了个碰头会,摸清了全村情况,统一了思想,制定了抽水保灌的具体措施。当天安排人员驱车赶往县城、长沙买回了水泵、水管,各村民小组长分别组织村民接驳水管、修筑蓄水坝、维持灌溉秩序,全村抗旱工作开展有条不紊,群众踊跃参与。
王国钟介绍,这次抗旱,双河村添置了两台功率7.5千瓦的大水泵,日夜不停地从沩江里抽水,通过2000多米的主管道、4000多米的分支管道、10多台潜水泵,将水源源不断的送往村民稻田中。记者在采访中也注意到,因为供水及时,村里农田基本不缺水。“我们五组这40多亩田今年得救了,收成也不会差到哪去。为了帮我们送水,村干部这些天真的辛苦了。”彭玉棋满怀欣喜地说。
记者了解到,王国钟从事红薯种植加工多年,是村里的种植大户,今年在村上流转了100多亩土地,其中40多亩红薯就种在江边的土地里。为了优先保障村民灌溉稻田,他家的红薯基地到如今没有浇过一次水,今年的红薯收成减产已成定局,对此王国钟却并不后悔。“这次抗旱,是党员干部、村民小组长带头,组织村民义务投工投劳。大家都承诺,优先保障村民稻田的灌溉用水,自家的稻田排在最后一批。这次抗旱能够顺利开展,取得很好的效果,特别是村民小组长在工作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王国钟表示,全村开展党员“三亮三比”行动,迅速投身抗旱灌溉保丰收主战场,哪里有旱情、哪里有群众需要,哪里就有党员干部,佩戴党徽的身影成为了群众最坚强的靠山。
双河村抗旱工作是巷子口镇的一个缩影。当前,全面保障灌溉用水和村民生活用水,科学调配力量和资源,该镇正在打一场抗旱保供稳粮食安全的有准备之仗。“下一步,巷子口镇将持续密切关注天气、墒情、蓄水变化,全体党员干部在抗旱前线‘三亮三比’,进行轮流值班值守,定人定点实地勘查监测,及时收集和报送旱情信息,为抗旱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全镇加强协调力度,组织力量下沉一线主动作为,及时为干旱农田‘解渴’,为老百姓‘解忧’。”巷子口镇相关负责人表示。
来源:今日宁乡
编辑:卢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