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民生实事绘就幸福底色 ——我市持续提升保障和改进民生水平,在温暖中奔向美好生活

来源:今日宁乡 编辑:卢杏 2022-08-10 10:23:30
—分享—

□宁乡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段华良 通讯员 周海艾

民生实事,承载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座幸福的城市,必有鲜明的民生底色。

如何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回应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诉求?上半年,我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围绕群众“急难愁盼”,把民生实事与“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相结合,持续用力、久久为功,解决了一批涉及医疗、教育、就业、文化、养老、司法、住宅、人居环境、粮食安全等领域的问题,保持民生投入只增不减,不断提升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书写了一份漂亮的民生答卷,让每一个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都真切感受到发展的温度、幸福的质感。

上半年,我市民生支出同比增长19.18%。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6030个新增学位建设工作全力推进。医疗卫生水平持续提升,新增医疗业务用房1.1万平方米、床位200张。就业服务持续强化,新增城镇就业7506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800人。生态环境不断优化,全市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1.7%,沩水、靳江6个省控断面平均水质均达到地表水Ⅱ类标准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聚焦聚力民生实事,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我市以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最困难最忧虑最急迫的实际问题为重点,推进民生实事一一落实,群众安居乐业,满意度、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只有在民生实事项目的征集、确定、施工、监督、验收、管理的全过程中,都坚持由老百姓说了算,让每一位老百姓变成策划者、参与者、支持者、监督者、管理者,其结果必会顺应民心、造福民生。

7月11日,记者在中源凝香华都小区17栋1单元看到,楼梯外侧新建起的电梯,有全透明的蓝色玻璃外壳,居民出电梯后,再通过一条走廊就到了自己家的大门口,不仅非常方便,外形也很美观。

“你瞧,这栋楼加装的电梯马上就能使用了!”居民蔡中秀指着楼梯外新加起的电梯高兴地向记者介绍道。今年60岁的蔡中秀家住5楼,综合出门买菜、接送孙子、散步等事宜,蔡中秀一天要上下楼六七次。“年纪大了,上下楼梯感觉吃力,稍微拎点重物就得中途休息,有了电梯可就方便多了!”蔡中秀开心地说。

“太高兴了,有了电梯总算能告别‘爬楼难’了。”中源凝香华都小区居民陈玉其表示,电梯的顺利加装,让本楼的业主都非常激动,特别是对于住在高楼层的和老年人、小孩来说,方便了不少。“加装电梯这项政策特别惠民,让咱们老百姓实实在在享受到了政策红利。”陈玉其说。加装电梯虽是一项复杂的工程,但却是一项惠及民生的好事。为将好事办实、实事办好,让更多符合加装条件的小区住户享受到“一键直达”的出行便利,我市针对符合加装条件的小区,不设任何门槛,真正做到“民有所呼、必有所应”。凡具备资质的电梯公司即申请即备案,不设门槛,鼓励诚信经营、良性竞争。同时,及时把加装意愿强烈的小区名单、业委会、物业公司联系方式公布,借力加大宣传,及时把惠民政策落实落地。推荐有资质的电梯实施主体进社区、进小区组织宣讲活动20余场,积极解答业主疑问,促成业主统一意见,为业主提供全流程、全方位的服务。

2022年省、长沙市考核我市的民生实事项目为15个项目30个指标,其中省考核项目9项19个指标,长沙市考核项目6项11个指标。截至6月底,已完成普通门诊医疗费用跨省直接结算,城市低保、农村低保、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完成“双减”工作重点监测目标任务4个指标,放心肉智能平台推广与应用等10个指标。达到或超过时序进度的有提高公办义务教育学位占比,孕产妇免费产前筛查,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免费筛查,“两癌”免费检查,康复救助残疾儿童,困难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新增蓄水能力,恢复和改善灌溉面积,建设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农村公路提质改造,建设农村公路安防设施,新改建农村公路,建立街道食品安全快检室,建立室外运动场,新改建停车场,新增停车位等16个指标。

“住在宁乡,既舒心又舒服,一点也不输大城市!”说起住在我市的感受,每天都要带着孩子到公园散步的市民王女士坦言,这些年宁乡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吃住行变得越来越方便,幸福感、获得感与日俱增。王女士的话,也道出了不少宁乡人的心声。

城市因提质而靓,生活因提质而美。我市不断出真招、出实招,坚持把“服务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住有所居”作为重要使命,把“城乡统筹”摆在重要位置,凝聚推动城乡建设的强大合力,全力助推动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迈上新台阶,城乡面貌日新月异、人居环境舒适宜居、建筑品质显著提升,“幸福宁乡”广受关注与好评。

“现在南太湖水厂一期二期建成投入运行,完成正农水厂取水头部迁移工程,建成全省首个城区直饮水全覆盖示范城市。”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宁乡城区供水普及率达100%,供水主支管网长度达1500多公里,日供水能力达28万吨,排水管网长度达142公里,污水处理率达98.34%,日处理能力为22.50万吨。

“绣花功”办好“微实事”,持续擦亮“幸福底色”

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一件接着一件办,一月接着一月干。

走进青山桥镇竹峰村朝阳湾美丽宜居村庄,放眼眺望,山水交融、流水潺潺。溪边照影行,天在清溪底。天上有行云,山峦峰翠美景连线成片,生机焕发,宛如一幅水墨丹青的山水画。

农村美的不只有自然的花草,还有一条条公路。横黄公路作为连通宁乡西部各乡镇的交通动脉,是宁乡全域旅游中的一条重要通道。平坦的路面、洁白的标线、整齐的行道树、鲜艳靓丽的鲜花……沿着宽阔平整的公路前行,美景一幕幕展现在眼前,公路置身于其中,构成一幅幅极具特色的画卷。

横黄公路连接的一条条平整干净的水泥路蜿蜒前行进组入户,路旁的绿地一望无垠,水清岸绿、田园阡陌如同画廊……在横市镇仁桥村,村民都说:“我们在家门口就能逛公园!”该村将公路和小微水体融入到村庄风貌以及人文历史、乡愁记忆中,在周边点缀水车、凉亭、小桥等景观,综合整治后的优美环境,不仅是村民休闲散步的好去处,还吸引野鸭、白鹭纷纷来“定居”,成为该村打造“四季果园,醉美仁桥”的一道风景线。

乡村要振兴,基础在交通,农村公路是全市交通的“毛细血管”。双江囗镇云济村是距离城区比较远的村,以前出行比较困难。今年,广济山组一条3.5米宽的乡村道路改造提升后,极大地改善了村民的出行环境,村民对发展更有信心了。

“现在和原来大不一样了,以前乡村道路以砂石路为主,尘土飞扬不说,路面坑洼不平,颠得厉害,现在出门就是水泥路,村里买车的人越来越多了。”出行难的问题得到根本解决,美丽乡村焕发着幸福的新气息,村民陈爹爹细数着水泥路给村里带来的诸多变化。

一件件,一桩桩,保障民生,汇聚民心,关乎大局。上半年,我市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乡村建设行动持续推进,筑基础设施之“本”,暖了群众的心。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提质改造农村公路186.36公里,完成省规农村公路安防工程87.3公里,G354宁乡段、G240金洲北互通等项目加快推进前期工作,城市防洪保护圈实现闭合。出台《2022年农村住房安全保障实施方案》,230个美丽宜居村庄98%已完成治乱拆违、95%已启动实质性建设,已完成整体进度的55%。落实粮食播种168.62万亩,早稻喜获丰收,测产增长10%左右;生猪产能持续提升,出栏生猪52.51万头,增长34%;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不断探索集体经济发展模式,63个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0万元以上,完成率达 63%;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实现全覆盖,70家就业帮扶车间、12家就业帮扶基地和公益岗位统筹安排4000多人就业。文旅消费市场持续激活,成功举办国宝回家——宁乡首届青铜文化艺术节、第四届茶旅文化节和第三届栀子花节,沩山乡成功创建国家农业产业强镇,“把周末交给宁乡”在长沙1小时经济圈率先举起“周末游”品牌化旗帜。

一枝一叶总关情。上半年,我市把办好重点民生实事作为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的有效抓手,做到像抓经济建设一样抓民生保障,像落实发展指标一样落实民生任务,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来源:今日宁乡

编辑:卢杏

阅读下一篇

返回宁乡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