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乡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段华良
提起市疫情防控指挥部流调溯源组,也许很多人会感到陌生,不知道流调溯源组具体做什么工作。然而,正是这样鲜为人知的流调溯源组,在触发疫情应急响应后,为了查清传染来源,排查密切接触者,切断传播途径,高效开展流行性病学调查工作,这些病毒“侦探”不分昼夜连续作战,从追溯疫情来源、分析传播途径、排密接等多个环节,深入展开流调溯源工作,为筑牢疫情防控“铜墙铁壁”立下汗马功劳。
“流调溯源组落实24小时应急值班机制,把握疫情处置24小时重要节点,全面落实‘2+4+24’小时快速反应机制(即2小时内到达现场、处置4小时完成核心信息的收集,24小时完成流行病学初始报告的撰写)。”市疫情防控指挥部流调溯源组成员、市疾控中心应急办主任张鹏告诉记者,流调溯源工作必须争分夺秒,当接到排查任务时,要立刻赶到现场进行流调。
“除了与时间赛跑外,还要应对突发事件和高强度的工作。”张鹏告诉记者,流调溯源组主要负责传染病疫情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标本采集、重点场所甄别和现场勘察,密切接触者、次密切接触者判定,流调报告撰写、风险研判与上报。“我们既是先遣部队,又是病毒‘侦探’,要以敏锐的专业嗅觉,不放过任何一针一线的细节,力求还原每一个病例及密切接触者处置的‘前世今生’。”
“流调溯源工作不只是现场的一次数十分钟的问话,也不只是十多个重点场所排查和数十上百个密切接触者甄别工作,还是通过一个繁琐的‘统-分-统’的工作流程来还原真相,这个过程极其考验一个人的耐心和心智。”张鹏告诉记者,开展研判工作,需要对海量数据进行认真梳理分析,抽丝剥茧,对相关人员溯源,并第一时间将研判结果综合形成流行性病学调查报告。“去过哪儿?接触过哪些人?”这些在过去看似平常的工作,在特殊时期却显得尤其重要,哪怕一丁点信息的疏漏,都可能导致疫情的扩散与蔓延。流调溯源组需要24小时不间断关注网站重点人员信息推送,一旦发现重点对象立即启动工作程序,第一时间开展对被调查对象的初步流调;然后,根据对象的回忆描述,与公安队伍前台整合流调、后台合署办公,派出机动队分赴不同的地点进一步调查情况,采取措施。接下来,将调查情况反馈进行研判分析。整个过程不仅需要扎实的专业功底,还需要细如发丝的敏锐,通过调查者的叙述,以细微的痕迹为线索,引导调查者回忆14天的行程,常常一个对象的流调,就需要花费队员们数十分钟甚至数个小时的时间,记录满满当当好几页纸。
正是流调溯源组这种劳心劳力的付出,逐步建立我市抗击疫情的“护城河”。据了解,在流调溯源追踪中,张鹏需要综合反馈的信息,对每一个病例、每一个密切接触者进行流调和风险评估,从时间、空间线上抽丝剥茧,形成对需重点流调区域和管控人员的指导意见。需要充分发挥专业技术知识、科学研判疫情形势,为市委、市政府做出决策提供依据。
在2021年“7.28阳性事件”中,针对德尔塔变异病毒特点,张鹏以高度的职业敏感性,第一时间找到了位于常德的重要的传染场所,通过对接上级专家,打破以往新冠疫情处置思维,提出了先划定封闭管控风险区防止疫情向外传播,再精准查找风险人群、进行精准管理的“倒序”思维,以全新的策略对新冠病毒围追堵截,为这次疫情防控争得先机。
今年以来,奥密克戎的出现,让新冠疫情防控难度不断加大,也不断地考验着流调溯源组。张鹏更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确保知识和信息持续更新,把新知识新信息成功转化为战胜疫情的有力“法宝”。
“我愿倾我所学,与病毒战斗到底。堡垒无言,却能凝聚起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无穷力量;旗帜无声,却能产生率先垂范、身先士卒的强大效应!”张鹏表示。
来源:今日宁乡
编辑:卿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