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乡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段华良
面对复杂而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市市监局提高政治站位,深化履职担当,适应形势变化,靠前主动作为,不断健全疫情防控指挥体系,持续完善各项应急处置机制,强化“人防”、严格“物防”、联动“车防”、狠抓“库防”监管,持续开展对进口冷链食品加工、贮存,经营单位、餐饮服务单位,农(集)贸市场,药店和市监执法人员的重点人群和重点领域的监管专项行动,排查化解隐患风险,压实主体责任,保障冷链食品安全,强化预警监测,严格“四类”药品监管,在全市上下全面筑牢市场监管防疫的“铜墙铁壁”。
“老板,这两包我们抽检的进口冷链食品,怎么没有中文标识?”“请您提供进口冷链食品的海关报关单、检验检疫证明、核酸检测证明、消杀证明、监管仓出仓证明……”4月8日,市市监局食品经营安全监督管理科副科长梅灿辉采取“四不两直”方式,一丝不苟地对玉潭街道杉木桥市场的冷链食品经营单位进行全覆盖疫情防控专项督查。
“低温下,新冠病毒的存活时间长,冷链食品的流向不固定,接触的人员较多,是我们监管的重点,不容有失。特别是对进口冷链食品不但要经过层层的消杀,而且接触的人员严格落实‘14+7+7’的闭环式管理模式。”梅灿辉告诉记者,目前,我市从事进口冷链的生产企业有20余家、进口冷链贮存1家,各类冻库320余家。
“我市现有进口冷链食品5000多吨,有时达到8000多吨,最多的时候达35万多件,这些产品一旦经过高风险地区,这给我们的监管工作带来了相当大的风险。而且,每天的成交量相当大,每天都会进出货。”梅灿辉表示,对进口冷链食品重点检查是否严格落实“三专三证四不得”等内容(三专:即专用通道进货、专区存放、专区售卖;三证:即检疫合格证明、核酸检测合格证明以及消毒单位出具的消毒证明;四不得:即无检疫合格证明、无核酸检测合格证明、无消毒证明、无追溯信息的一律不得采购、生产加工和上市销售);销售进口冷链食品是否有溯源码;重点岗位人员是否开展核酸检测;是否采购销售不合法来源、未经检验检疫、无标签或标签说明书不符合规范的冷链食品。
“梅灿辉每天早上7点开始上班,带领所属人员找隐患,查薄弱环节要忙到下午6点钟,再回到办公室做数据整理归纳,汇总问题,分析原因,制定措施,研究对策,加班到十二点回家是常态啦!”同事陈先生告诉记者,食品经营安全监督管理科要全面摸排,实时掌握冷链食品、冷藏水果经营者及其冷库基本信息、经营情况,确保信息准确,为全覆盖监管奠定基础。同时,要严格检查,确保冷链疫情防控措施落实到位,重点检查直接接触进口冷链食品从业人员严格落实“十必须”“两套衣服”规定、经营主体设立登记人员健康监测、物品检测消毒等情况。“梅灿辉虽然家住近城的双江口镇,回去不到半小时,但他已经102天没有回家看望父母亲了。”
3月23日凌晨1点,刚从办公室处理完工作回到家中的梅灿辉,就接到市局值班室电话:“有一名外地密接者在宁乡杉木桥市场一带有活动轨迹。”疲惫的梅灿辉来不及跟家人解释,毅然赶往杉木桥市场,与现场工作人员一道,对市场进行全面封控,协调组织相关人员对人员、环境、污水和食品及包装进行逐一检测。直到凌晨6点钟才结束,回家匆匆洗漱了一下后,又来到办公室开始了新的一天的工作。
“没办法,人手少、任务紧,我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必须全力以赴,做好本职工作呀。”梅灿辉告诉记者,全市进口冷链食品经营、进口冷链食品生产企业等相关从业人员达5000余人,都是直接服务于老百姓、直接接触高风险产品和从事高风险岗位上的人员。这些重点人群的监管,绝不能有半点疏忽,一旦控制不好,就会蔓延到整个消费者群体中。
“我每天一早先浏览一下平台,利用系统对这些人逐一进行核实,看看这些人是否定期进行核酸检测采样,对没有检测采样的,要逐一打电话给本人,督促检测。”梅灿辉告诉记者,今年以来,他组织监管执法人员、重点高风险岗位从业人员及家属、其他从业人员核酸检测采样4.7万余人次,疫苗接种2100余人次;检查食品经营单位1778家,排查隐患单位300余家,整改治理问题500多个,给企业提出指导性建议和意见1000余条。
来源:今日宁乡
编辑:卿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