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那些年味儿

来源:今日宁乡 编辑:卿雪 2022-02-15 09:34:46
—分享—

凌泓

清早还窝在温暖的被子里没起来,就听到儿子在楼下大声欢呼:“杀年猪啦!杀年猪啦!”接着就闻几声凄厉的嚎叫,几通鞭炮轰鸣。迅速起床,于阳台上望去,一条大肥猪已经被云山叔和孩子他大伯放倒在地,挣扎着,发着微弱的气息。

白白胖胖的大肥猪就成了今年最早被宰杀的年猪。接着烫毛肢解身体,公公点上纸钱给土地爷、财神爷、列祖列宗敬神,双手合十口里念念有词,儿子在一旁学着爷爷的样子,有几分搞笑。几个人没一会就把猪肉分成了一块一块的,有准备做腊肉的,有送人情的,还有肥膘熬油的,大家忙得不亦乐乎。

不经意间年就这样近了,小山村开始沸腾。远在他乡的游子背着大包小包陆陆续续回家了。老远的就呼叫着一家老小的名字。狗儿跑在主人的前面,热情地摇着尾巴。老人拭去眼角的泪花,抑制不住的喜悦,终于平安回来了,一年的等待太久!小孩子欢呼跳跃,多少次在梦中重复的场景,如愿以偿了,爸爸妈妈真的回来了,还带来好多好多东西,想着想着孩子就咧开嘴笑了。

接下来就是购置年货,一家人往返于乡镇,大堆小堆,买着孩子们喜欢的花炮,或许提早买下来年的学习用品。一家老小里里外外添置一身新。日子过得欢腾而热闹。曾几何时,这样的情景在我们的生活中不断上演着。

十几岁的时候,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背井离乡,外出创业。每当春节来临,那种迫切归家的念头就在脑子里翻腾,辗转难眠。想着别人家欢欢乐乐过大年,而父亲和哥哥在家冷冷清清的样子心里就隐隐作痛,我要回家过年。

一大早就搭车去了成都火车站,挤在熙熙攘攘的人群里排队买票,好不容易轮到自己了,告知没票了。无奈,找到在火车站贩卖车票的老乡,花高价买了一张成都至株洲的全程站票,绿皮火车,三十六个小时。背着行囊在人潮涌动的火车站被簇拥着挤上了车,连个落脚的地方都没。晚上又冷又饿,吵吵嚷嚷。上个厕所得个把小时才可以挤过去。火车还晚点,足足坐了四十八个小时,坐到腿脚麻木,两眼发黑,好不容易捱到娄底下车,还被验票的拦住,硬是说我票有问题,不放我过去,真让人哭笑不得。幸亏哥哥来接站,解释了原委,才算圆场。离家近了,心也就踏实了,坐在回家客车上,听着熟悉的乡音,旅途的艰辛一扫而光。

“爸爸,我回来过年了。”我老远就呼喊着,爸爸寻声出来,眼睛里闪着泪花,回来了就好,回来就好,家里热闹点!

那些年,回家过年是我们最期待的。后来结婚生子了,为了生计,生活依然流离失所。一次次的背上行囊,在陌生的城市里茫然穿梭。家成了指引方向的明灯。那里有老人的牵挂,有孩子殷切的目光。不管有钱没钱,都要回家过年。

老早就算计着归期,许诺着孩子的礼物得兑现,给老人买上温暖的棉衣,带上当地的土特产,满心欢喜地回家。孩子老远地扑过来,紧紧地抱着你,生怕你松手。婆婆早已站在家门口左顾右盼。刚刚坐下,就端上了一杯热气腾腾的烟茶,关切地问这问那。公公磨刀霍霍,准备宰杀鸡鸭。回家的日子,倍感温馨。而最开心的就是一家人围着围桌,吃着丰盛的年夜饭,说着家长里短,一年的过往和来年的愿景,其乐融融。孩子们争吃着爷爷奶奶亲手包的饺子,砸吧砸吧嘴巴嚷着真好吃,而鱼和炖猪脚永远是两道必不可少的佳肴,年年有余,来年大发。饭后孩子们数着压岁钱,放着烟花鞭炮,闹着笑着,期待着新年的到来。大人们围着火炉,吃着瓜子、花生,看着春节联欢晚会,听着新年的钟声,祈祷着来年的日子安乐祥和,老小平安。

正月里有序地给长辈们拜年,走亲访友,时间过得飞快,眨眼又到了元宵节,又到了离别的日子,挣开孩子温暖的小手,背过老人眼里的泪水,走在宁静的乡村小道上,脚步沉重而缓慢,这一走,又是一年。庆幸这种聚少离多、漂泊无定的日子终于在几年前画上了句号。为了孩子能安心上学,为了近距离地守候家人,在自己的小城里安定下来,不要背井离乡,没有伤离别,想家了,带上孩子,带上好心情,随时回家。回去的路很近!回家的感觉很温馨。

来源:今日宁乡

编辑:卿雪

阅读下一篇

返回宁乡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