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乡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刘畅
虎年伊始,回首发生在楚沩大地的凡人善举,他们孝老爱亲、敬业奉献、助人为乐,树起了令人景仰的道德丰碑;他们很普通,却演绎出一幕幕动人的故事;他们很平凡,却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颂扬;他们有情有义,敢作敢为,以一个个感人的善行义举,构筑了这座全国文明城市的灵魂,谱写了一曲曲令人荡气回肠的“好人之歌”。
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近他们,感受他们带给我们的温暖和力量。
王腊枚 孝老又爱亲 用爱撑起一个家
1月29日,回龙铺镇金玉村村干部专门来到村民王腊枚家里,告诉王腊枚,她获评2021年度“宁乡好人”。“我做的都是分内的事。”王腊枚说。
2012年,王腊枚的公公突发脑梗。几个月后,丈夫帮村民建房时,不小心从屋顶跌落,造成严重的脑出血。
“夜深人静时,我问自己:这个家不靠你,能靠谁呢?”王腊枚下定决心,振作起来,撑起这个家。
王腊枚不仅想方设法挣钱、抚养儿子,还要照料丈夫和公公,有时一天之内要在医院和家之间跑上好几回。“太累的时候,我都会忆起他们对我的好。”王腊枚说,“一家人,本就要相互扶持。”
2014年,王腊枚家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丈夫和公公看病住院费用可以报销90%,儿子的学杂费也减免了。在镇村的帮扶下,王腊枚不仅养了鸡鸭,还在附近的安置区当上了保洁员,每月工资有2000多元。
经过这些年的努力,王腊枚还清了给丈夫、公公治病时欠的20多万元,还攒了几万元。2018年脱贫摘帽后,王腊枚拿出全部积蓄,把几十年的老屋翻新装修了一番。“孝老爱亲,是做人的本分。”王腊枚说。
欧正云 扎根乡村35年 苦心耕耘育桃李
“教育最幸福的事,就是看到孩子们一天天地成长、一天天地进步。”在扎根乡村教育的35年里,欧正云即使身患尿毒症,仍坚守讲台17年。多年来,他用脚步丈量逾1万公里家访路,让80余个留守孩子重返校园,为农村培育出近300名大学生。
2005年,欧正云被查出患有严重肾病,并逐渐发展为尿毒症。在他的寝室里,最显眼的就是那一堆堆的中草药。每天,他要自己给自己腹透4次,在他的身上,留着长长一截引流管。这17年来,他站着讲课实在坚持不住了,就坐下来讲,一把椅子成为了他上课时教室里的标配。
从事乡村教育,欧正云担任了25年班主任,也把家安在学校20余年,课后义务辅导学生20余年。不少学生学有所成后选择回乡创业,为家乡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从走上讲台的第一天起,我就无悔地坚守着教书育人这方沃土,跨上讲台也许只用一步,但三尺讲台却是我一生也走不完的路。”欧正云如是说。在欧正云的人生中,没有轰轰烈烈,只有默默耕耘的无悔人生,岁月让他添了白发、老了容颜,他用自己的行动为“苦心耕耘育桃李,一片冰心在玉壶”做了最好的诠释。
贺瞻 逆境写华章 助人为乐显大爱
他身残志坚,靠着诚信经营闯事业,是敢向命运叫板的“坚强哥”;他博爱为怀,先后安置近百名残疾人就业,免费托养60余名贫困残疾人……1月18日,长沙市文明委组织发起的2021年第四季度“长沙好人身边雷锋”名单出炉,喻家坳乡涌泉山村人贺瞻获评助人为乐类“长沙好人身边雷锋”。
“即使翅膀断了,心也要飞翔。”这是贺瞻的座右铭。年少时的一场车祸,从此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昏迷6个月、三次病危、左腿截肢。人生的不幸没有让贺瞻就此消沉,反而越发激起了他奋发向上的勇气和决心。
经过3年的摸索以及对保洁市场的了解分析,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帮助下,贺瞻创办了湖南欣云环境管理有限公司。生性豪爽、敢闯敢拼的他,凭着不屈不挠的创业精神和诚实守信的品德,树立了良好的信誉,逐步打开了市场,赢得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
近年来,贺瞻先后荣获“2019年度中国残疾人事业助残新闻人物”“宁乡首届十佳好青年”“宁乡市残疾人创业标兵”等一系列称号,公司获评“湖南省残疾人就业扶贫基地”。
来源:今日宁乡
编辑:卿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