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回龙铺镇沿河村汴河湾美丽宜居村庄 一水护田将绿绕,百年古湾焕新颜

来源:今日宁乡 编辑:卿雪 2022-01-13 09:42:21
—分享—

绿水环绕的汴河湾美丽宜居村庄。段华良 摄

宁乡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段华良

白墙黑瓦沥青路,宅前屋后绿意浓,清水池塘碧波闪……近日,记者走进回龙铺镇沿河村汴河湾美丽宜居村庄,目之所及是宽敞平坦的村庄道路、错落有致的民居,水满田畴,林翠菜丰,俨然一幅“人在景中,景映波中”的美丽乡村画卷。

干群齐心

百年古湾焕新颜

风蒲猎猎小池塘,千亩荷花楚沩闻。回龙铺镇地势平坦,降雨丰沛,水系发达,以“万亩稻田、千亩荷香、百年汴水”传名楚沩。清清汴水环绕淌,千亩荷花遍阡陌,给五百余年的古朴汴河湾平添了几分现代乡村美。

在宁乡地名里,“湾”最为常见,而“汴河湾”的历史却遥远而悠长,充满了人文与传奇的韵味。明成化年间,经济渐向繁荣,当时宁乡地处偏远,匪患时生,著名乡绅和水利专家谢崇玺做了两件轰动时人的大事。据记载,他“开太阳坝,阴注屯民良田数万顷”“开汴河、著家谱”“遐迩有司莫不欣慕”。

浩浩太阳坝,横亘于沩河之上,谢崇玺筑坝成堤,断流取水,以保其田;汤汤汴河水,蜿蜒于回龙铺腹地,谢崇玺凿土成河,灌溉良田,以育其后;泱泱汴河湾,江面四围,进出两道,合围成岛,岛取名汴河湾,为谢崇玺的私宅。

历经近600年沧桑,太阳坝几经改造,至今仍是养育回龙子民的重器;昔日汴河可行乌篷,为了回龙平田利种填埋废弃;仅余的汴河湾也因失修,堤坝松垮、江面淤塞……

近600年来,汴河湾代表着古人的生产生活方式,记载了特定地域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历史过程,是地域文化、山水文化、民俗文化、建筑文化乃至民族文化的典范之作,也是超越时空、弥足珍贵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创造和传承了博大精深的乡土文明。如何将汴河湾建设成美丽宜居村庄但又留住汴河湾的百年风韵?回龙铺镇因地制宜,根据汴河湾特点、类型,在充分展现个性的同时,采取不同的保护利用方式,加大对汴河湾的保护投入和扶持,统筹保护发展规划编制、人居环境改善、传统建筑保护等工作,让汴河湾美丽宜居村庄独具特色。

回龙铺镇党委书记张湘桥召集沿河村全体村干部和沿河村侧家、汴河两个村民小组的户主齐聚一堂,推心置腹共商美丽宜居村庄建设事宜,并邀请侧家组乡友袁德强一起参加。数经商讨,决定规划在沿河村侧家、汴河两个组,依托以沿河村和回龙铺村为核心的万亩良田示范区,建设以“一个党建文化核心、两个美丽乡村屋场、万亩稻荷产业基地”,千亩荷花为特色的汴河湾、碧荷湾美丽宜居村庄,打造“蝉奏蛙歌鱼跃塘,风吹嫩蕊暗流香;月光如水滋颜色,浓淡胭脂抹碧装”的迷人风光。

“乡村振兴不是坐享其成,等不来,也送不来,要靠广大农民奋斗。”这句话成了回龙铺镇的真实写照。在党建引领下,党员群众画出最美“同心圆”。

目标已定,快速行动。回龙铺镇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奔赴沿河村,指导推进汴河湾、碧荷湾美丽宜居村庄。村民积极支持,打开围墙,让出土地,无条件迁坟,主动筹工筹劳筹资。

古稀之年的老党员谢夕平义务清污砍杂15天,带领群众为汴河湾美丽宜居村庄建设筹工筹劳。建设规划到了哪家门口,党员群众都是带头拆除鸡棚、杂屋、围墙,并无偿提供出来听凭统一安排……据不完全统计,回龙铺镇美丽宜居村庄建设中,群众和乡贤筹资达980余万元,筹工1.2万个,其中党员直接筹资筹劳比例超过25%。

伴随着美丽宜居村庄的建设,人居环境提质也在同步进行。平整的沥青路通到村民家门口,无害化厕所替代了原来的旱厕,新建的文化广场成了村民休闲好去处,小微水体改造让家园宜居美如画……

“汴水河经过治理绿化,成了我们的小公园了。”正在文化广场上悠闲晒太阳的村民谢灿灿告诉记者,美丽宜居村庄建成了,汴水河环境变好了,现在村民们饭后都爱来河边走一走,下来转一转的城里人也明显多了。

因地制宜

培育发展“强引擎”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只有发展好产业,从根本上帮助农民解决收入问题,才有实现“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可能。

汴河湾不少水田已纳入休耕轮作,回龙铺镇因地制宜、因地施策,引进湘莲种养专业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以每亩450元的价格流转土地,签订了10年合同;村民通过流转水田获得租赁收入,还能受雇在合作社除草、施肥、摘莲蓬获得工资,实现合作社、农户、村级集体经济的“三赢”。

荷花为多年水生植物,可以降低土壤中的镉,削减水体中的磷、氮含量,从而改善土壤污染,荷塘放养鸡、鸭、鱼虾、泥鳅,形成循环养殖生态圈。湘莲种养专业合作社的现代企业运作模式,更是在绿色产业上大做文章,打造休闲娱乐农旅结合的生态农业和观光旅游业,实现人居环境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在屋门口看着美景把活干,不用远离家人就能有份好收入!”村民谢爹爹高兴地表示。

汴河湾周边一望无垠的稻田则是万亩良田示范区,也是双季稻轮作暨优质稻米产业化试点示范区,推广良种良法确保生产绿色高质水稻,也带动全镇水稻生产高质量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与此同时,回龙铺镇还鼓励汴河湾发展乡村旅游、民宿、农家乐等产业,促进村民就业,增加村民收入。

“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铸魂工程,回龙铺镇坚持文化赋能,点燃兴旅游、强产业的‘强引擎’。”张湘桥表示,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回龙铺镇将在汴河湾美丽宜居村庄营造沉浸式氛围,深入挖掘当地文化特质,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旅融合样板,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让传统文化焕发新活力,进一步凝聚人心、教化群众、淳化民风,调动广大群众投身乡村振兴大事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精准对接市场消费需求,把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与现代特色农业产业相结合,拓展延伸产业链条,催生乡村更多新产业新业态,吸引四面八方游客,领略“乡风、乡土、乡俗、乡情”,感受“乡恋、乡思、乡念、乡愁”,把文化优势更好转化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来源:今日宁乡

编辑:卿雪

阅读下一篇

返回宁乡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