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抗日县长”墓成为我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来源:今日宁乡 编辑:卿雪 2021-12-09 09:24:03
—分享—

刘昌峨墓碑。李向 摄

宁乡市融媒体中心讯(记者 李向 王昌龙) 12月7日,市文物部门、东湖塘镇政府工作人员和刘昌峨的后人们一起,来到东湖塘镇泉山村“起义投诚人员”刘昌峨墓前,正式为刘昌峨墓立碑,宣告其墓地为我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今天,祖父刘昌峨墓被列为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正式立碑,这是对他老人家英灵的最好告慰,也激励我们后辈奋发图强,砥砺前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应有的力量。”刘昌峨之孙刘传四介绍,刘昌峨生于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9月9日),1917年考入长沙第一师范学院,1924年加入国民党,1928年参加北伐战争,1942年任麻阳县县长。1944年,刘昌峨接到命令,火速组织带领500名民工赶到芷江,和其他兄弟县的民工一起日夜奋战,及时修复、扩建了芷江机场。

1945年,湘西会战打响,麻阳县成立了慰劳抗日将士委员会,刘昌峨被选任为该委员会主任(另有张径安、黄大受为该委员会副主任)。刘昌峨发动全县人民踊跃捐资捐物,共募捐资金(关金券)26万多元,并亲自送到前方阵地抗战将士手中。期间,刘昌峨又在麻阳县成立和巩固了“赈济会难民收养所”,实行抽签征兵制,及时为前方部队补充新兵565名,又在全县再次征集民工1000名,赴溆浦县桥江修建飞机场……他被当地群众和芷江前线抗战官兵亲切地称为“抗日县长”,他的抗日事迹也被载入了《麻阳县志》。

1945年,因不满国民党政府内部勾心斗角及腐败行为,刘昌峨毅然辞官返乡。1946年,刘昌峨倾尽所有资产创办“学堂冲学校”(后改名为泉山小学),后又受邀在地下党员汤菊中创办的“宗一中学”任教。任教期间,刘昌峨利用曾经麻阳县县长的身份,掩护了这个地下革命据点里大批中共地下觉员的工作和身份,并策反了一批原国民党军政人员投诚起义,为解放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

1952年,因历史原因,刘昌峨被错误打成“反革命分子”,含冤逝世,享年52岁。1984年,在刘昌峨的后人以及社会各界热心人士的奔走呼吁下,刘昌峨终于获得了“起义投诚人员”称号。他不是历史罪人,而是一名真正的历史功臣,值得全社会的尊重和缅怀。

“刘昌峨对芷江战役、对湘西会战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我们应该更好地让后人铭记他、缅怀他,这种精神要一直传承下来。宁乡出了很多像刘昌峨这样的仁人志士,他们为了革命、为了国家、为了民族献出了青春乃至生命。我们要保护好他们的墓地、故居,更要传承好他们这种舍生忘死的革命精神。”市文物保护部门干部孙丙丽介绍,宁乡共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98处,有70多处已经立碑,明确了保护范围和职责,剩下的20多处的立碑保护工作目前正在推进当中,刘昌峨墓就是其中之一。

“祖父为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胜利贡献了他应有的力量,这也是留给我们后代的宝贵精神财富。抗战胜利后,他辞官返乡,带头修建地方学校,举办教育,我们为有一个爱国爱民的祖父感到骄傲。”刘传四表示。

来源:今日宁乡

编辑:卿雪

阅读下一篇

返回宁乡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