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宁乡:兰之猗猗 扬扬其芳 “党建+”为黄材村兰芳屋场乡村振兴增势助力

来源:今日宁乡 编辑:卿雪 2021-11-26 09:12:11
—分享—

臭水塘变成风景优美的景观台。范婷 摄

□宁乡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范婷

“传说,吕洞宾在游历途中经过我们这里,发现这口涌泉,源源不断的泉水溢出地表,甘甜可口,仙人在这里畅饮满足才离去。后来人们便把这口井取名洞宾井,他停顿的地方建小桥取名八仙桥……”一直以来,黄材镇黄材村兰芳屋场的美丽传说让人津津乐道。

虽然只是传说,但生活在这里人们十分笃定,兰芳屋场自古就有神仙庇佑,人民生活才会如此安宁幸福。如今更有“神助”——在党建引领下,今年以来,兰芳屋场大变样,遗留问题迎刃而解,不少存在争议的公共空间化身村民喜闻乐至的书屋、广场、停车场……家园愈发美丽,村民生活愈加幸福。

沥青公路干净畅通,沿线阡陌良田美蔬,红瓦白墙的民居,金黄璀璨的树木,小桥流水美池水榭……孟冬十月,记者来到黄材镇黄材村兰芳屋场,在“一步一景”里探寻这个普通的村民小组是如何以65户的微弱之力建成幸福家园的“幸福密码”,看党建力量是如何发挥蓬勃作用,一步步把幸福家园的美丽愿景变成现实。

“党建+生态”,屋场美起来

“这里原来是一个养猪场,污水横流、臭气熏天。现在变成了风尚堂,组上开会、红白喜事、村民娱乐都可以来这里,成了组上的文化娱乐中心。”从原来的近而生畏到如今的近而生馨,兰芳屋场做到了。

黑臭水体池塘改造成了水榭亭立的景观池,臭气熏天的养鸡棚改造成了墨香四溢的农家书屋,骂声载道的闲置养猪场化身为邻里欢聚的风尚堂,杂草肆虐的空地上横空出世了一批党风浓郁、主题鲜明、风格亮丽的党建文化墙,长久以来存在争议、扯皮拉锯的公共用地建成了党建文化广场、生态停车场……

“实话实说,以前这些空地、养鸡场、养猪棚都是村民矛盾的焦点,但是自去年开始,大家有了一致的目标——让家园美起来!”目标一定,人心齐了。全程参与了屋场建设的黄材村党总支书记姜文伟告诉记者,一直以来,村里坚持党建引领建设美丽屋场,引导群众由“不重视”“不愿做”向“我愿意”“我参与”转变,形成了“党员带头干,乡贤发动干,群众自主干”的美丽乡村建设新热潮。

兰芳屋场的建设,不但解决了许多遗留问题,更是着重解决了当前乡村治理中的生态环境问题。

“党建+建设”,屋场强起来

“我也不记得投了多少工,只要有空我就来,也不止我一个,大家都这样。只要是把自己家建设好,那些都不重要。”兰芳屋场的党小组长刘月平平淡的话语,说出了村民们朴素的动机。

“比如这条路,共投入22万余元,但彭仕强老党员一个人就出了10多万元。”去年刚提出屋场建设,彭仕强便以老党员身份站出来,一人出资“半条路”。车行屋场中,干净畅通的沥青公路,整齐漂亮的低矮篱笆,绿意盎然的常绿灌木……“畅、安、舒、美”的村路景色令人心旷神怡。采访当天,82岁的老党员彭仕强不在家,但一说起这条路,经过的村民无不竖起大拇指称赞一声“彭老高风亮节”!

在这样的氛围下,兰芳屋场的建设走上了快车道。不等不盼、不攀不靠,成为兰芳屋场的美丽底色。去年下半年以来,兰芳屋场共投入建设资金180余万元,用于组级公路铺设沥青、小微水体整治、书屋、广场、公共绿化、文化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其中,村民自主筹资、筹料24万余元,投工无数。

构建党群“同心圆”、绘就基层治理“新画卷”、下好多方联动“一盘棋”……黄材村牢牢把握服务定位、丰富服务内涵、拓展服务外延,强化组织联建,真正帮助基层发展,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同时,通过召开群众屋场会,对美丽宜居村庄建设进行宣传发动,组织屋场群众对建设内容进行商议。组织党员、群众前往宁乡市明星村进行参观学习,把他们的特色亮点和工作模式带回来,和群众一起出谋划策,共同参与到家乡建设之中来,让人民群众充分获得了参与感和获得感。

“以前,都是我们去外地学习优秀,现在,不少人来我们组学习嘞!”刘月平十分骄傲,就在不久前,该屋场已通过长沙市小微水体管护示范片区、长沙市美丽宜居村庄验收,成为不少村组学习的榜样。

“党建+产业”,屋场富起来

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村子强不强,要看“领头羊”。黄材党总支部积极推动村村共建、村社共建、村企共建等发展模式,集中资源要素,实现“抱团”发展,有力推动群众致富、集体增收。

“每到采摘季,组上的富余劳动力齐齐上阵,采摘工资3元每公斤,一个劳动力一天可赚100多元。”兰芳屋场依托黄材镇“唐辣子”公共品牌,建成了七星椒示范片200亩,为组上的富余劳动力提供了就业机会。冬日暖阳下,辣椒基地上还有不少村民正在进行采摘。

今年黄材村开展兰芳屋场、门前湾屋场、何家湾屋场、大屋垸子屋场四处美丽屋场建设,全力打造生态宜居文明乡村,广大群众积极参与,村容村貌大为改观。梦境荷园、百果园、千手大屋民宿、辣椒种植示范片区、烟叶基地等带动小水果采摘、辣椒加工、烤烟生产、旅游观光等农旅第三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村里越建越好,“在外能人”回乡创业的也越来越多。

今年,村里引进了宁乡市颢华农产品加工厂,共计投资200多万元,因地制宜回收当地盛产的辣椒、豆角等蔬菜,加工销售。加工厂3月份开工建设,5月份投入生产,目前已收购25万公斤蔬菜。

当前,该村正以“村集体合作社+公司+农户”的模式,与湖南还在旅行社合作开发研学民宿营地,第一批已有50户农户加入,规划800个床位,现在正在培训,预计明年春季正式营业。“这个项目背靠的是炭河里青铜博物馆和炭河古城,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建成后,村民和村集体都将大幅度增收。”姜文伟说。

“黄材村的绿水青山,就是我们的金山银山”对于黄材村一众美丽屋场的发展前景,姜文伟满怀信心。他计划下一步依托炭河古城景区,立足良好生态发展乡村旅游,将这里地道的乡村生活、青山绿水和生态农业,打造成为致富的新“靠山”。

来源:今日宁乡

编辑:卿雪

阅读下一篇

返回宁乡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