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静坐读书

来源:今日宁乡 编辑:卿雪 2021-11-17 09:27:23
—分享—

谭露

阿鹏,冷风凄清,暗夜漫长。每次想和你诉说,我总会陷入一种情绪,比如此刻:很想坐在火炉旁,听着柴火烧得噼噼啪啪响,泡上一杯茶,看着杯子里丝丝热气顺着杯口升腾。然后捧一本书,仔仔细细地看,心无旁骛。这诗意生活的瞬间被五岁的大儿子和三岁的小儿子打扰,他们争着要扑到你怀里撒娇。大儿子笑眯眯地抢了我的书,在上面乱画,揉皱,撕碎。小儿子坐到我脚上,拿着辆小汽车,叫我和他一起开车车,嘴里发出“呜呜呜呜呜”开车的声音,然后郑重其事地说:“妈妈,不看书,陪弟弟玩。”

每一个二胎妈妈都有这样的一地鸡毛。刚生大儿子的时候,多少次暗夜里的哭不成声,多少次无人能懂的孤独,多少次被哭声打扰的睡眠……走不出去难受,我就学着玩消消乐打发时间,一盘接一盘,内心空荡荡的,像村口刮过的西北风。你不在现实生活里,何时能听我诉说?抱怨的话一句接一句,内心深处的抑郁喷薄而出,而你,不曾懂得,那些痛苦,一夜一夜。一个人蜗居在乡下带娃,生活有些单调,从一个爱逛街爱旅行的活泼女孩,到一个几乎足不出户的农家妇女,我完美完成转变,过程中的痛苦自然不必细说,而化解那些苦楚的是书籍。

无聊的时候读到荆歌的散文《哭泣,在萨尔茨堡》,里面提到一位作家叫彼得·汉德克。汉德克是2019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痛苦的中国人》是他最有名的作品。然而我并不认识他,也没有读过他的作品,在百度百科上,介绍他的文字密密麻麻,能停留在我脑海中的文字却寥寥无几。索性买了他的书来看。“闭上双眼,城市的灯光在铅字般的黑色中闪烁。那不是老城区的灯光,而是城市南郊林林总总的新建住宅区里,街灯初上。在这个住宅区里有多幢多层别墅,位于温特山脚下一片大平原上……”当我读到这样的文字,一下子被吸引了。

读完这本有明显意识流特征的长篇小说,我发现它似乎跟中国和中国人没有什么关系,它展现的是萨尔茨堡的点点滴滴。读完后,那些优美的文字纷纷填满我的脑海,汉德克的思考是纷繁跳跃的,各种念头,各种观察的视角,像萨尔察赫河边绚烂多变的晚霞。文字充满画面感,但我并没有看得太明白,于是,我开始读第二遍,我很期待会有不同的收获。

在《2016年中国散文年度佳作》里,有一篇作品让我印象深刻,我读了三遍,它的名字很诗意,叫《梨花堆雪》。这是以一个年轻的乡村教师的视角讲述的乡村教学的点滴,孤立于梨花河沟口的乡村学校,生活单调乏味,一群对教学有着殉道执着的一线教师,他们默默耕耘,他们温厚慈祥,他们演绎了如堆雪梨花的烂漫乡村生活。读着读着,我想到了自己,日渐长大日渐成熟的我,会不会像灰鸽子越过墙头,在泛黄的天空一圈圈飞,不知所终,忘记自己的初衷。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阅读,不仅洗涤我,浇灌我,我相信在不断地阅读中,我会遇见更好的自己。此刻,站在学校的操场,寒风料峭,风是静的,尽管吹在脸上依然有些生疼,时间是静的,像流水从山的沟腹淌过,丝丝冷雨,簌簌寒风。阿鹏,静坐读书,你说我会遇见温暖与美好吗?阿鹏,或许,书籍应该陪伴我和我的儿子们,长长久久,你说呢?

来源:今日宁乡

编辑:卿雪

阅读下一篇

返回宁乡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