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光明之路

来源:今日宁乡 编辑:卿雪 2021-10-19 11:42:07
时刻新闻
—分享—

□文/图 宁乡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喻梦霖 任铁 何华龙 杨亚

抗日战争取得全面胜利后,蒋介石一面积极组织打内战,一面假惺惺谈和平,用来掩饰内战阴谋。中共中央为了实现真正和平,决定以革命的两手对付反革命的两手,提出“针锋相对,寸土必争”的方针。在此形势下,宁乡党组织在中共湖南省工委领导下,着手恢复和发展党的组织,带领全县人民走上了争取和平民主,迎接解放的光明之路……

1940年6月,宁乡党组织被迫解体,时隔五年多时间,宁乡这块具有革命光荣传统的土地上再一次迎来了光明的时刻,地下共产党员打破反动派制造的白色恐怖,让沉寂的局面重现生机。“宁乡党组织的恢复是在潭湘宁边界上。”中共宁乡市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姜小平介绍,1945年9月,中共潭湘宁边区县工委在韶山清溪成立,并把宁乡纳入它的工作范围,在此基础上,宁乡的地下党员重新发展党员建立组织。

党组织的重建,如同黑暗中指引方向的火把,让隐蔽已久的地下党员看到了希望。1946年春,共产党员汤匊中在高露乡紫林境内(现大屯营镇梅湖村)成立宗一中学,他以学校为掩护,广收革命同志,启用进步教员,一时间,宗一中学成为了靳水源头的革命绿洲。当时恰逢省工委也想在潭湘宁边区建立据点,宗一中学开学后不久,当时的省工委书记周礼便秘密来到学校进行考察。周礼指示,要在学校建立由省工委直接领导的宗一中学特别支部,简称“宗一特支”。特支的战略任务就是占领学校阵地,开展青年运动。首先,通过物色和培养,宗一特支在学校师生中发展了大批共产党员。“那时候发展一个党员都不容易,当时还有国民党在,大家都害怕。”“宗一特支”地下共产党员汤甲真介绍,经过他们的宣传,很多人思想觉悟了。通过考察,认为够党员资格后,才能同意入党。“那个时候入党是没有候补期的。”

(二)

在隐秘的宣传下,党组织不断发展,由党员掌握的学校范围不断扩大。这些学校通过开授课程,宣传共产主义思想,培养了大批进步青年。“宗一特支”在掌握学校阵地的同时,也为暴露了身份的同志提供了安置和隐蔽的场所。随着“特支”工作深入开展,党在学校的力量日益扩大,引起了反动派的注意。这一时期,国民党特务分子视宗一中学为眼中钉,多次派兵“清校”。1947年7月,“宗一特支”的地下党员被迫撤离学校,,分赴湘乡、湘潭等地开展地下活动。

1948年12月,淮海战役胜利结束。1949年春,汤匊中重回宗一中学任校长,“宗一特支”得到重建,校内的革命气氛日益活跃。特支把握这大好时机,放手开展青年运动,为革命培养了大批骨干力量。

“宗一特支”为迎接解放积极活动时,相距四十多公里外的黄材也在秘密酝酿着一场农民武装起义。原来,抗日战争胜利后,湘中人民抗日工作委员会主任李石锹根据中共中央南京局的指示,把湘抗会改为湘中人民解放工作委员会,并建立湘中人民解放工作委员会书记室,简称解书室。解书室在横市滩山铺设立据点,广泛发动群众,扩大工作区域,为开展武装斗争、解放人民作准备。1948年底到1949年初,随着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相继胜利,解书室决定开展反蒋武装斗争。此前,国民党军官姜亚勋离开部队回到宁乡,预备组织武装斗争。姜亚勋与同学饶孟虎以走亲访友为名,向农民宣传抗丁、抗粮等知识,很快结识了50多名思想先进、敢于斗争的农民。为了夺取武装斗争的胜利,姜亚勋还辗转与县自卫总队副队长、国民党开明人士宋品三达成合作协议,为接下来的战斗提供方便。

(三)

姜亚勋的一系列想法与解书室不谋而合。通过何叔衡的外甥陈仲怡从中牵线,解书室决定同意姜亚勋、喻迈常等人一起参加反蒋武装斗争。1949年2月8日,解书室领导人在望北乡中心小学召开紧急秘密军事会议。会议决定同姜亚勋、陈仲怡约定于2月10日凌晨兵分三路,在黄材、唐市两地同时举行武装暴动。暴动地点就选在大沩乡公所、黄材警察所以及唐市警察分驻所。因黄材、唐市两地相隔20公里,且与宁乡县城距离较远,国民党援兵一时间难以到达,为起义胜利创造了有利条件。2月10日凌晨,三支起义队伍吹响了战斗的号角!“黄唐起义为迎接解放军大部队挺进湖南,加速国民党政权的瓦解崩溃,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和意义。”宁乡文史专家谢仲舒介绍。

黄唐起义的大获全胜,如一把尖刀插进了敌人的心脏。第二天,湖南当局就指示益阳、湘乡、安化、宁乡的自卫总队共同来“剿匪”。由于起义部队仓促成军,缺乏严密的组织和训练,在敌人的疯狂围剿下,部队受挫失散。很快,姜亚勋、李石锹又重振旗鼓,二人各自带领部队隐蔽下来,并发出招兵公告,短短几天,两人的队伍又扩充到300多人。1949年3月间,姜亚勋带领的队伍在道林一带打游击时,得到了中共潭湘宁边区工委和中共湖南省工委的支持,与其他湘中各县党所领导的革命武装力量一起,统一编入“湖南人民解放总队”湘中第一支队,姜亚勋任第一支队司令。由于部队处处维护群众利益,深得群众信任,被大家亲切地称为“自己的队伍”,前来投奔的志士络绎不绝。22岁的周宇清就是其中之一。回忆起参加湘中第一支队的情景,已经90多岁高龄的周宇清老人仍历历在目。“1949年上半年,我从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毕业。当时好多同学要去打游击,我又是宁乡人,就由我去找游击队。找到湘中第一支队以后,我还见到了姜亚勋。他也是一师范的校友,经过他们同意以后,我就组织了16名同学参加了游击队。”

据周宇清老人介绍,他们加入湘中第一支队后,便成立了巡回宣传队,经过大家推选,他担任了宣传队副队长。“宣传队就是在游击区搞宣传工作,一方面对老百姓宣传湘中第一支队是干什么的,争取群众了解支持部队;另一方面还要给湘中第一支队战士表演节目。”

除了周宇清这样的知识分子积极参加湘中第一支队外,国民党中的爱国人士、军官等纷纷带着人枪加入,为部队壮大提供了有利条件。湘中第一支队组建前后,横扫了宁乡、湘潭、湘乡边界地区的国民党地方武装,先后经历了横市歼敌、攻打姜畲、消灭西南联军、反大围剿等多次重要战役。姜亚勋率领的湘中第一支队英勇杀敌的同时,李石锹率领的部队也得到了省工委的正式番号,改为湘中第三支队。湘中第三支队作战风格灵活,在几个月的战斗中,打了许多胜仗,取得了不少战绩。

(四)

1949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渡江南下,全国解放指日可待。为了早日实现和平解放,宁乡的地下共产党员们做了大量工作。1949年8月4日,国民党湖南当局的程潜、陈明仁率领37位将领发表起义通电。随即,长沙和平解放,宁乡解放的希望就在眼前。

1949年8月4日,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第49军146师438团团长崔永泰和政委王侨奉令率部从益阳向宁乡挺进。8月5日,崔永泰与湘中第三支队李石锹取得联系,商定8月8日两支部队相互配合攻打宁乡县城,由湘中第三支队负责提供县城敌军的准确情报。8月8日上午,崔永泰与李石锹等制定了攻打宁乡县城的作战计划。一切准备就绪后,8月8日黄昏,解放军发起了猛烈进攻。“黄昏开始,解放军438团和湘中第三支队向县城发动进攻,国民党的部队如惊弓之鸟,纷纷从西门出城,沿着万寿山方向向湘乡逃窜,受到解放军的炮火阻击,大部分缴械投降。”谢仲舒介绍,驻守在县城的国民党79军新编2师,受湖南和平起义的影响未作抵抗,放下武器投诚起义,后编入解放军164师436团和437团。

至此,宁乡全境无敌军,全县人民获得了解放。解放军进城后,严明的纪律让县城居民吃下了一颗定心丸。宁乡解放亲历者蔡国华回忆:“解放军进城后,怕扰民,就在南门、北门路两旁的台阶上一直坐到天亮,没有人动。”

1949年8月9日,县城解放的消息传遍了全县,大家欢欣鼓舞。宁乡也在这一片祥和喜悦的气氛中,翻开了崭新的篇章。姜小平说:“宁乡党组织从‘宁觉’支部成立到宁乡解放,这25年里经历了三落四起的过程。尽管经历了磨难,但革命的火种始终没有熄灭,展现出了一种不折不挠的革命历程。宁乡的党组织浴火重生,最终领导宁乡人民获得了解放。”

到本期,《沩水春秋》推出的建党100周年特别节目《宁乡薪火》全部结束。在这九期特别节目中,我们为大家梳理了从何叔衡参加中共一大到宁乡成立第一个党支部“宁觉”支部,直至宁乡解放的故事。从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中,我们看到了宁乡共产党员舍生忘死,甘于奉献的高贵品德。他们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来源:今日宁乡

编辑:卿雪

阅读下一篇

返回宁乡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