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又是一年荷花开

来源:今日宁乡 编辑:卿雪 2021-07-19 09:41:39
—分享—

曾淑娟

伯伯家有个小水池,里面遍长碧绿碧绿的荷叶,参差不齐,我从春天等到夏天,她终于在一个神清气爽的清晨开花了。

等荷花开,像是等一个心上人的回眸。

转身处,便是心花怒放,人间清欢。

犹记得去年,亲临这一水池“拥红妆,翻翠盖”的荷叶荷花时,我还是一名刚刚在城里坐完40天月子的二胎妈妈,带着身边还只两岁八个月的女儿,每天宅在家,还要面对嗷嗷待哺的小儿,重复着一日三餐锅碗瓢盆的日子,让人抑郁寡欢。荷花的盛开,足够让我忘记生活的所有烦杂沉闷。

荷花不是莲花,但与莲一样有着佛缘和佛境,前人周敦颐写的《爱莲说》中有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这池荷花恐怕是它的最真实写照。原本这一池水很浅,里面尽是污泥,能开出这么清秀的荷花,还长出许多清甜清甜的莲子,这触手可及的景物是多么美好。

走近,她们悄然而立,随风荡漾着她们的柔美坚韧,高贵不屈,她们在雨露里楚楚动人,在蓝天白云下芬芳馥郁。这里没有拥挤的游人,也没有画写生画的学生。这里只有我一个人,只有这池优雅纯洁的荷叶荷花。索性往池边石板上一坐,看簇拥成团的她们在风中曳动,在池中肆意舞动着身躯,用一抹粉红点缀一池的碧绿,完成生命的最高礼仪。它们有的还是尖尖角,包裹着一身烂漫的羽衣,而那似开未开,或者半开羞涩的模样,更是让人心生怜意。

这样一池青红相见的映日荷花,数不尽夏日的素美。不觉忘情其中。等来了荷花,还未曾等到那个久驻心畔的故人。想来,人生的得与失,都在一执一念间。

荷花在指缝中流淌的时光里,渐渐开得落落大方,开始是半开,再到全开。她们从不需要取悦他人,孤芳自赏,自由随性乃是常态。

赏花之人,总是爱极了她的花,而我对那竿笔直碧绿的大托盘,也甚是喜爱。她那深埋在泥土里挺拔直立的绿竿,看似柔嫩却是苍劲有力,默默地完成生命的托举,撑开肥硕的大片荷叶,迎接世间风雨暖阳,作为花的陪衬,俯首相依,在日月星辰中慢慢成熟,而这荷花似乎最懂得这份情深,花开两季,谢了又开,许以最美最长久的陪伴。我似乎看到了爱情最甜美永恒的姿态。

到六月末,饱满的莲蓬,已经伫立在竿尖,与荷竿一起折断,用手指一个个扣出来,放嘴里一咬或用手掐开,绿色的外壳脱落,再撕开一层白色小衣,吃起来爽甜爽甜的,若是吃到那根小小的莲心,虽苦上舌尖,却能去心火止遗精助失眠。我女儿一下子可以吃好几个,把翠绿剥落一地,许是一种妙趣。等莲子全部吃完,那沉甸甸的莲蓬,瞬间轻了许多,圆圆的,像极了一个小花洒,甚是别致可爱。

人们对花大都赞赏不已,许多人对这略苦的莲子心,却是弃而远之。记得几年前在长沙,一星沙的友人,从乡下摘了一大袋的大大小小的新鲜莲蓬送至单位,颇为惊喜与感动。后来,随着同事间友谊情深,一休假上来,总能吃到各处的莲子,有平江的、岳阳的、娄底的,有次我还亲自跑去沅江吃过莲子。外面的莲子始终是不及这池中的莲子,许是第一次看着它们从冬日的萧条、孤萎,到春日出泥的嫩绿,再到繁衍至大半池,看着她们生长、兴谢,固然心生期待与怜惜。吃莲子不吃心,仿佛就是一种遗憾。大抵人都是如此吧,有的人吃不了苦瓜的苦,闻不了榴莲的香,只乐于享受当下,力求表面光鲜亮丽,却不知苦过方能久甜。

生活总是匆匆忙忙,每天遇到形形色色的人,难有时间停下脚步留意身边的风景。庆幸在这三十加的年纪,能目睹到这池簇拥热闹的荷叶荷花,在其面前,仿佛看到了自己的过去,当下。我们每个人又何尝不是,历经朝夕磨难,走过泥泞不堪?唯有如这荷花般,不随波逐流,保持初心,不屈不挠,向阳而生,不惧风雨不惧炙热,才能华实并生。让在尘世浮躁的心不再有千千结,有一净土可皈依处。

我坐在石板上,望着风吹荷叶荷花,却不知自己已随风动,仿佛就是那荷叶荷花,飘荡在空灵里,畅游四方,感受蜻蜓轻轻拂过我衣袖的温柔,享受阳光洒在我脸庞的热烈,倾听细细柔柔的雨,倾斜在我眉宇间的飘逸。

“妈妈,你在哪里?”耳边忽然传来女儿的声音,把我从一场梦里喊醒。随即起身走向女儿的方向,再回望那片荷花,依旧美得多姿多娇,幡然醒悟,往事已如烟,当下已是最好。如若他日在别处遇到一大片荷花,我也一定会停下脚步,默默在心里期许一个美好的未来,并为之努力奋斗不歇,不负余生。

来源:今日宁乡

编辑:卿雪

阅读下一篇

返回宁乡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