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少年卫家国 归来建家乡 ——记抗美援朝老兵彭运洪

来源:今日宁乡 编辑:卿雪 2021-07-13 10:07:27
时刻新闻
—分享—

彭运洪沉浸在美好回忆中。段华良 摄

□宁乡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段华良 喻恩来

彭运洪,男,汉族,中共党员,1934年10月出生,1951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于1951年10月随十五军赴朝作战,1953年11月2日因在帮助朝鲜建设中取得优良战绩,记三等功一次,另外还荣获朝鲜保卫章。 1957年从部队复员回原籍。回到地方后,时刻牢记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积极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在农业生产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在当地群众中有较高威望。曾获得宁乡县人民武装部三等功证章。2020年,授“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

7月9日,仲夏,酷暑,炎热。记者来到大成桥镇玉河村一组87岁的抗美援朝老兵彭运洪家中。彭运洪正端坐在电视机前看抗战电视剧,虽然瘦削、两鬓斑白,但身板硬朗挺直、精神矍铄,明亮的阳光透过床前的窗户照在他消瘦的面庞上,宁静而慈祥。

“听不到你说的什么?我耳朵不行!”彭运洪握住记者的双手,大声说。语言无法交流,记者把一个个采访问题写在纸上。彭运洪虽然听力不行,但对于抗美援朝期间那些有关战火硝烟的往事,他几乎不假思索就能给出答案,尽管只是只言片语。

“我参军时才16岁,因年少,接兵部队不收,我硬是从双凫铺迥龙山接兵点,一直跟着部队到了衡阳,部队领导才被我的诚心打动,让我做一名警卫员。”彭运洪略带伤感地告诉记者,因幼年父母双亡,又从黄材库区移民到大成桥,举目无亲,孤立无援。他去当兵的初心是因部队团结如亲人,有家的感觉。“还有一点是可以恰饱饭,不用饿肚子。”彭运洪低声告诉记者。

“入朝时,部队番号、毛巾都留下,穿着志愿军服装、老百姓衣服。抗美援朝是毛主席的战术,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打败美帝野心狼,保和平为祖国就是为家乡。我们是两个国家打败了他们十多个国家。”一说起抗美援朝,彭运洪就一脸自豪。

“我被分配到先头部队,白天躲在壕沟或丛林里抱枪而睡,晚上摸黑行军。”彭运洪表示,越靠近前沿阵地,敌人夜里狂轰滥炸的时间就越来越多。有时,一个晚上,防空警报响了10多次,敌机在空中盘旋,狂轰滥炸,一个晚上基本都没睡过觉。

“那时候缺水,我和几个战友到防空洞外的河边取水,刚到河边,就被敌机发现了。”彭运洪撸起短裤,指着大腿根部一个长长的伤疤,说,回到防空洞中,把水分给战友们喝时,才发现整个裤子被血染红了,大腿根部一阵阵剧痛随之而来。

“那时,根本不知道什么叫怕死!只知道完成任务,把水取回来。”简单包扎后,彭运洪再次请战,却被强制休息一天。

彭运洪回忆,战争异常残酷,炒面伴雪吃不上,抗美援朝牺牲了很多战士。“我能从战场上爬回来,活到现在,感到很幸福。我虽然取得了一点荣誉,但跟黄继光、邱少云这些战斗英雄比起来,还差不少!”彭运洪复员回到家乡后,成为一名普普通通的农民,没有向任何人说起自己的部队往事,只是默默地为新中国的建设贡献自己一份力量。

记者手记

一朝戎装穿在身,终生流淌军人血。彭运洪的一生,是深藏功与名的一生,也是见证新中国由弱小到强大的一生。走下沙场,他不是人们眼中身披霞光的英雄,但他却是用尽浑身力气建设新中国的建设者。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那些激情燃烧的岁月,那些最可爱的人的故事,不仅仅只是一页页静止、发黄的历史,更应该是一声声进军的号角、一首首英雄交响曲,鼓舞着战友和后来者奋勇向前,向前。

来源:今日宁乡

编辑:卿雪

阅读下一篇

返回宁乡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