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红色沃土 文化摇篮 ——忆宁乡七中旧址林山学校

来源:今日宁乡 编辑:卿雪 2021-05-20 13:54:57
—分享—

何继光

原林山学校位于现宁乡市流沙河镇的花林村。东倚罘罳峰之雄,西傍芙蓉山脉之灵,后靠五亩冲之山,前有草冲河,水流清冽。此地钟灵毓秀,地灵人杰。相传1253年,一得道高僧乘当时佛教鼎盛之机,驾舟而至草冲,不禁陶醉于此地幽静神秘的地理环境,于是建一寺院,借以弘扬佛法。于是,一座雕梁画栋精舍瓦庐的林山寺便巍然耸立起来。一时香烟缭绕,暮鼓晨钟,香客如云。林山寺成了当地胜景,名闻遐迩。

岁月无情,洗涤多少繁华;时光易逝,荡涤无数往事。随着佛教的由盛而衰,林山寺逐渐香烟冷落,香客稀零。到了1917年,林山寺附近有个读书人叫刘仲师,向寺庙主持租了一间房子作学堂,办起了一所“传道授业解惑”的私塾。于是,诵经讲佛的寺院,从此响起了“子曰诗云”的琅琅书声。

1922年至1925年间,革命志士王凌波、张铸陶、何立前等人主持下,改建林山寺佛院,并扩建20多亩,建筑布局三栋呈“王”字形,建成一座规模宏大的学校,取名林山书院。国文、算术、天文、地理,成了莘莘学子们攻读的主要课程。

1926年,宁乡县第六高等小学由上流寺迁至林山书院。校门上改书“林山学校”。第一栋照壁上挂有“革命不忘求学,求学不忘革命”的校训。中栋挂有校长喻士龙先生撰写的木刻长联:“藏修依佛殿灵山,每逢暮鼓晨钟,闻声起舞;游息步花桥河畔,雅效春风沂水,歌咏归来”。横批为“礼义廉耻”。第六高等小学迁址后,林山学校被县定为国立第五高等小学,学生人数由100多人增至200多人,教员13人。学制两年,课程正规齐全,春秋两季招生。

二十年代末至三十年代,正值大革命艰难时期。革命前辈何叔衡、梅冶成常来学校宣讲马列主义。1931年下学期,共产党人尹澍涛任林山学校校长,同共产党人李甲秾、曾鼎三和一批进步教师、学生一道,把林山高小变成了“同文镇(今流沙河地区)的革命中心”。

1932年,湖南省伪政府主席兼“清乡”司令何健,委任益阳团防头目曹明阵为益阳、安化、湘乡、宁乡四县国民党剿匪指挥。因叛徒告密,农历正月二十五日,人称曹屠夫的曹明阵窜至宁乡流沙河。曹同副官刘卓吾率武装部队数十人借名到林山学校“参观”,检查出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建国纲要》及进步学生文贵清揭露土豪劣绅剥削农民罪恶的《难为了伯伯》《贫民窟里的哭声》《三升米》等作文,遂指林山学校为“匪巢”,又听信当地土豪劣绅向曹密告尹、李二人与红二师有关系(指共产党人尹、李以教员为掩护,暗中协助中国工农红军二十五军第二师开展地下工作。),遂将全校师生集会训斥,会后便横蛮无理把校长尹澍涛和李甲秾逮捕羁押在同文镇团防局。夜里,他们毒刑逼供,尹、李以怒相答,拷打多次晕死过去又泼冷水复苏,曹一无所获,便气急败坏地拿出叛徒提供的供词和检举材料,大声呵斥道:“讲是讲不你们赢,杀是杀得你们赢!”

正月二十八(公历3月4日),天毛毛亮,李甲秾的内弟胡渡航听到李被捕的消息,一早从青山桥家赶到同文镇团防局看守所,见尹、李二人被打得皮开肉绽,目不忍睹,悲痛不已。忽见一纸团从牢房门缝中踢出,他马上捡起来秘密藏回家,一看是李甲秾一首就义诗。其诗曰:

以身许国志如山,早把生死置等闲。

战斗一生为革命,粉身碎骨心也甘。

正月二十八日清晨,尹澎涛、李甲秾、尹求安、李克绳、刘石三嫂、傅香云、刘伯章等七人惨遭曹明阵杀害于流沙河大桥下的沙洲上。临刑出同文镇团防局铁栅门时,尹澎涛怒不可遏,高喊:“这黑天黑地的世界!这黑天黑地的世界!”李甲秾神态自若,视死如归,接着高呼:“共产党万岁!共产党万岁!”群众低头流泪,默默送行。

烈士牺牲后,人们在同文镇团防局关押尹、李二人那间牢房的墙壁上,发现了尹澎涛临刑前用木炭写的一首就义诗。其诗曰:

一腔热血洗山河,一颗头颅值几何?

铁脚踢开荆棘路,后人好唱自由歌。

尔后,在同文镇贴布告的空白处,有人冒坐牢杀头之险,给烈士写了一首挽联贴在上边,其联曰:

五响枪,杀少壮英雄,倘魂魄有灵,颜渊直诉阎罗殿;

一箢土,埋中年豪杰,若是非大白,武穆名传宇宙间。

后来青山桥梅树坳农民范立凡把此联撕下来珍藏,以示纪念。

革命烈火是扑不灭的,星火可以燎原。在共产党领导下,林山学校为革命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革命志士。学生石涧湘在此接受革命真理,投身革命,为革命献身。曾任中共宁乡地下党委书记的李品珍,曾以林山学校为根据地,宣讲抗日救国救民的革命道理。林山学校成了上宁乡培育革命志士的摇篮。一批批热血青年,他们纷纷投入抗日救国运动和人民解放事业,为革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949年8月,人民政府接管林山学校,任命文祖仁为解放后林山学校第一任校长,学校改为罘罳高小。1955年又改为林山完小。1958年4月8日,县将林山完小改为宁乡第七中学,自此宁乡七中与林山完小分家,一墙之隔。1969年,宁乡七中开始招收高中新生。1970年,宁乡县人民政府把宁乡七中正式定为高级中学,专设高中班。1982年,宁乡七中整体搬迁至流沙河镇上原“五七干校”,原校舍就地移交草冲乡,后改为草冲中学。

一方沃土造就一方人才。林山寺改建为林山书院,国立宁乡第五高小,林山完小,即今之宁乡七中与草冲中学前身。它有近一百年的光荣教育历史。百年春华秋实,百年桃李芬芳。林山学校是流沙河地区的红色沃土,文化摇篮,为国家造就了不少栋梁之材。如刘瑞林将军、少将何际元、刘雪初部长、少将何耀东、空军少将胡长生等曾就读于此。光解放后,就有两万多名学生在这里成才,走向高校,走向社会。千万学子,头角峥嵘,遍布神州,蜚声海外。今日宁乡七中已名列宁乡市同类高中前列,成长沙市西部教育明珠。 (作者系宁乡七中退休教师)

来源:今日宁乡

编辑:卿雪

阅读下一篇

返回宁乡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