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我的农民父亲

来源:今日宁乡 编辑:卿雪 2021-05-18 09:08:33
—分享—

何新华

说起父亲,似乎有点沉重。长这么大好像从来没有给过他什么,问他喜欢什么,他也只是说,有吃有穿还要什么,就这样活着,知足了!

我的父亲很勤劳。

父亲没什么手艺,干活全凭力气,从来没听他说过累。记得我还很小的时候,家里很穷,为了供三个孩子读书和全家人的生活,父亲只要哪里有活干,就会毫不犹豫的答应别人。那时候农村犁田全靠牛,于是父亲为了挣钱就承包了村里的好多水田,在双抢季节要赶时间,父亲经常天还没亮就要出去干活,我经常在睡梦中听到父亲赶牛的声音。六月中午的太阳特别毒,地上能烤熟鸡蛋,父亲根本顾不了那么多,哪怕身上背上的皮脱了再长,长了再脱,邻居戏说家里的牛还没我父亲厉害。有时候到晚上八九点还在田里犁地,经常是母亲拿着手电筒站在田埂上一边照着父亲,一边大声说:明天天又不会黑。父亲一边催促牛快点走,一边冲母亲喊:你先回去咯,趁今夜里月亮大搞完它。母亲知道再喊也没用,就站在田边上等。

现在父亲都83岁的人了还是不愿闲下来,只要天气好,他就会在老屋四周的地里找点活干,如把房子四周的草拔得一根不留。我每次回老屋都叫他别干了,享点清福就行了,他当面应的好,转身又到地里去了。

我的父亲爱面子。

听奶奶说,父亲小时候(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家里条件很好,住的是吊脚楼,经常有十几个长工干活,爷爷还送父亲读过四年小学,还给他取名“俊杰”,说起这段历史父亲就特别自豪。可能是小时候养成的优越感让父亲特别好面子,任何时候别人都不能说他和他的孩子不行,别人有困难不管有没有能力做到他都满口答应,村里人家有什么矛盾他总是会出现在现场发挥调解的作用,为这事没少和母亲吵架。母亲说,你又不是当官的,别人家的事就轮不到你管。父亲却反驳道,上下邻居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帮一下也没什么。农村有个习俗,凡是欠债都可以在年三十去要账,听母亲说有一次父亲去要工钱,别人讲他家里实在没有钱只能量几箩谷给你,父亲一听,谷也没要就回家来了。其实家里也在等父亲要回钱好买粮过年,母亲只好拿上脸盆去别人家借米,过了一会空着盆子回来了,眼泪在眶里打转。父亲倔强的说,以后只要我还有口气就不会让你再去借米。母亲说父亲就是那种“死要面子活受罪”的人。虽然他现在还是习惯了一条裤子不洗得发白就不扔的生活,但是在别人面前也还会讲他的崽女如何能干,如何孝顺,他的晚年生活是多么幸福。

我的父亲凭良心。

父亲用他读过的四年小学来教育我们只有读书才是唯一出路,书念得少,就只能靠卖苦力挣钱,所以他对于知识特别崇拜。他会想着法子去努力挣钱就是为了让三个孩子哪天不会因为交不起学费而辍学。爷爷去世早,父亲就是家里的顶梁柱,奶奶告诉父亲做事要凭良心。在父亲只有十几岁的时候就要挑着一担瓦壶(用泥巴烧制而成的水壶,容易裂)从宁乡卖到安化,再从安化挑一担红薯回来当口粮,来回几百里地要好长时间。他说有一次在路边正吃饭,碰到一个人眼巴巴地看着他吃,也不开口要。父亲猜他是饿了,就把碗里的饭分了一半给那个人吃,还把身上仅有的8元钱给了他,从此不再谋面。父亲说没想到四十多年过去了,有一次在街上遇到个人上来和他打招呼,并说认出父亲就是当年给他饭吃的那个人,一定要叫父亲到家里去好好感谢他。父亲现在说起这件事,眼角还会湿润。

生儿方知父母恩,寸草难以报春晖。就如龙应台所说的,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父亲的言传身教就像一颗种子扎根在我的心里,在雨水的滋润下便会开花结果,泽被后世。

家教如春风,润物细无声。

来源:今日宁乡

编辑:卿雪

阅读下一篇

返回宁乡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