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宁乡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喻梦霖 图/任铁 何华龙
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随着“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出台,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开启。 两年后,1926年5月,以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为骨干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叶挺独立团及第七军一部作为北伐先锋,开赴湖南,揭开了北伐战争的序幕。“宁觉”成立后,为迎接北伐军的到来,支部也在积极做着准备,一场席卷楚沩大地的工农运动正轰轰烈烈拉开序幕……
(一)
大革命时期,宁乡的工农大众饱受压迫,成为一支最具反抗性和革命性的力量。为推动工农运动发展,“宁觉”支部在县城发动工人,建立工会组织,开展工人运动。他们先建立了县城雇工联合会,积极培养工人入党。很快雇工联合会吸引会员近百人,为支部开展革命活动提供了有利条件。“因为雇工大多来自全县的各个机关、学校等单位。我们党在政策宣传信息传达方面,就可以由这些工人们来传递。这样既可以迅速及时传递出信息,共产党员也不必太抛头露面。”中共宁乡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彭智勇介绍。
1926年1月,根据中共湖南区执行委员会指示,“宁觉”支部改为宁乡特别支部,简称“特支”。在特支的领导下,雇工联合会进一步发展,在县城先后建立了店员工会、搬运工会和船舶工会小组等。城内工人运动蓬勃开展的同时,农民运动已率先在全县农村生根发芽。提到宁乡的农民运动,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梅冶成。他是青山桥人,清末秀才,1925年入党,曾在玉潭学校任教,是刘少奇的老师。1920年9月,何叔衡被任命为湖南通俗教育馆馆长时,他特意聘请演讲水平高的梅冶成担任宁乡通俗讲解员。梅冶成通过平民夜校,时常向农民介绍进步书刊,进行革命教育。“全县刚办平民夜校的时候,只有少数青年参加。后来流沙河一带,一个班每天晚上有四五十个人听课,特别热闹。”文史专家谢仲舒介绍,梅冶成的课通俗易懂,让群众的革命觉悟迅速提高。“当地一些农民讲,以前听课总是叫人忠君做孝子。而梅冶成讲课,总是叫人莫包脚、莫信菩萨,莫信上头的官老爷。”
在梅冶成的影响下,1924年冬,同文镇(现流沙河镇)上流寺、大田方、心田等地纷纷开办起平民夜校,夜校范围还扩大到了靳水四乡、灰汤、黄材等地。平民夜校的老师通过上课,发展建立农民协会。农民协会是指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农民群众组织,简称农会或者农协。到1926年7月北伐军到达宁乡前,全县已发展秘密农会会员7000多人。
(二)
1926年7月,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在“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口号声中正式开始。当时湖南人民受军阀赵恒惕的统治,身处水深火热之中。北伐军的到来,无疑让大家看到了希望。当赵恒惕指使叶开鑫部队驻扎宁乡,意图阻止北伐军时,宁乡“特支”便组织农协会员,投入到反赵、反叶的斗争中。“宁乡党组织广泛发动农协会员,为北伐军担当向导,对敌人藏粮锁屋、设置路障,使叶开鑫的部队有马难骑,行军困难。”谢仲舒说,当时一些共产党员还深夜把印好的传单,散发到叶开鑫部队,吓得他们心惊胆颤,纷纷逃走。宁乡农协的委员长梅冶成还亲率一支500多人的队伍,协助北伐军作战。
1926年7月12日,北伐军光复宁乡县城。1926年12月,湖南省第一次工农代表大会文件中就特意赞扬:“宁乡的北伐军因农民参加而转败为胜。”
北伐军胜利光复宁乡城,充分显示了中共宁乡党组织和工农群众在北伐战争中的重要作用。北伐军过境后,宁乡工农运动进入鼎盛发展时期,参与人数之多,范围波及之广,堪称全省之最。
(三)
北伐战争在宁乡取得胜利后,1926年10月,宁乡成立了县总工会。这时全县已有9个行业成立了基层工会,共有会员近3000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双狮岭煤矿工会。中共宁乡市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姜小平说:“双狮岭煤矿工会的会长叫姜陵武,这一工会是在湖南著名的工运领袖郭亮的领导下建立的。主要为了帮工人争取权益,如正常的休息权、待遇权等。”
为了更好维护工人利益,宁乡“特支”还支持县总工会成立武装纠察队,拥有步枪15支。之后,各级工会也相继成立了工人纠察队,用梭镖、马刀等武装自己。与此同时,宁乡的农运组织在北伐军进城后,也由地下转为了公开。1926年7月,县农会成立。到12月,宁乡农运进入高潮时期,据县农会统计,当时全县农会会员有30多万人,占全县人口的一半。加上农会领导的妇女会和儿童团,农会的人数占到了总人数的80%,宁乡成了湖南开展农民运动最好的县份之一。
1927年1月,中共湖南区委会决定建立中共宁乡县地方执行委员会,代号“林湘砥”,严岳乔担任书记。1927年1月,中共宁乡县委决定在“甲师”开办县农运讲习所。随后,各区、乡农会通过举办短期农运讲习班,共培养农运骨干2000人,为宁乡大革命时期农民运动的蓬勃开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与工会成立的纠察队一样,农会也组织起农民武装,成立纠察队,全县560个乡,共有纠察队员八万多人,之后又建立起战斗力较强的农民自卫军。农民运动迅猛发展、农民协会不断壮大后,形成了“一切权利归农会”的局面。“农会一方面帮助农民减租减押,另一方面负责维持地方治安、帮助禁赌禁毒禁黄等。对农村的精神面貌改善,起到了很大作用。”
为了惩治土豪劣绅、不法地主,县农会还于1927年2月建立了审判土豪劣绅的特别法庭,这中间就包括惩治宁乡土豪劣绅的魁首杨致泽案和彭伯陔案,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宁乡农村的革命形势一片大好。1927年初,毛主席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特别称赞道,宁乡的农民运动开展得如火如荼,让他看到了工农力量的强大,是革命的依靠。
1926年到1927年间,中共宁乡县委领导的工农运动开展得如火如荼,让全县各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工会与农会建立起来的革命武装力量也为后来发动的武装起义打下了良好基础。工农运动开展的同时,宁乡党组织进一步扩大自身影响,到1927年3月,全县建立中共党支部20多个,党员人数约700名。
正当大家对大好革命形势满怀憧憬时,接二连三的反革命政变上演,白色恐怖的阴霾迅速笼罩,宁乡党组织的命运该何去何从?接下来,宁乡又爆发了哪些震惊全省的大事件?下一期的建党100周年特别节目《宁乡薪火》,我们将继续为您讲述。
文史专家:孙意谋 谢仲舒 李乔生 文国旺 徐拂荣 姜福成
来源:今日宁乡
编辑:卿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