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刘学文:烈士薪火 代代相传

来源:今日宁乡 编辑:卿雪 2021-05-06 09:10:57
—分享—

刘学文的《烈士证明书》。

刘克武的退役证和勋章。

刘学文家旧址。

□宁乡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周娉 图/何华龙 彭凤

烈士档案

刘学文(1904年-1930年),大成桥镇沙河坝人(今大成桥镇二泉村)。中国工农红军二十五军二师班长,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6月在横市镇牺牲。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进步人士在广大农村开展新思想的宣传,不断壮大了以工农代表为主体的革命队伍,他们中有的负责宣传发动,有的负责交通联络,有的负责筹集经费……虽然每个人分工不同,但是他们都尽全力完成每一项任务,推动革命事业发展。今天,我们讲述的是宁乡农民自卫军中的一位“伙夫”——刘学文。

兄弟叔侄四人投身革命 参加沩山起义

阡陌相交的水田里,白鹭翩然飞舞,静美如画的田园风光就在大成桥镇二泉村,这里是刘学文的家乡。1904年他出生在一户贫苦农家,水田中间这块巴掌大的地方就是原来房屋的旧址。家里兄弟四个,刘学文排行第三。赤贫家庭出身,刘学文年少时吃了不少苦头,长年过着半饥半饱的生活。1926年秋天,他们兄弟叔侄四人,经人介绍先后投身革命。1927年6月,中共宁乡县委遵照省委的指示,领导和组织了沩山起义。“1927年刘学文作为沩山起义队伍的一员,参加了谢南岭领导的沩山暴动,主要是作为炊事班‘伙夫’来保障部队的饮食。”中共宁乡市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姜小平介绍说。

部队在沩山坚持斗争近三个月,当年9月初谢南岭率领400余人枪向安化方向转移,寻找新的立足点。在转移过程中,部队要求队伍轻装行军,而刘学文舍不得丢下肩上那笨重的伙食担子。“有部队的同事就劝他把炊具丢下,可以抛开这些负担,跑得快一些,但是他坚决要挑着炊具跑,他说,伙夫的炊具、战士的刀枪都是革命的武器,同样重要,如果要把炊具丢掉、刀枪丢掉,就相当于把性命也丢掉一样,足以表现出他坚定的革命性。”姜小平说。

担任红二师秘密交通员 英勇就义

1928年5月,部队在湘西洪江被迫解散,刘学文回到老家继续开展革命工作。这年冬天,10多位革命人士在刘学文家附近山上开会,成立了宁乡地下工作委员会,以刘学文家为联络站。1930年,遵照中共长江局指示,严岳桥与徐上达回湘组织红二师,重新指定刘学文担任中共长江局与红二师之间的交通员。然而,就在担任红二师秘密交通员不久,以刘学文家为驻点的秘密联络点被反动派盯上了。

“那天我三叔公刘学文晚上回来和三叔婆在说话,不一会就来了几十号人把刘学文抓走了,抓走后就关押在市。”刘学文侄孙刘文武说。

刘学文被关押后,敌人对他用尽酷刑,想从他口中探得一点红军和地下党的消息,但他什么也不说,最后英勇就义。

“敌人先把他脑袋砍下来,挂在外面的城墙上示众三天,再就挖了眼睛、切了鼻子、耳朵。”刘学文孙子刘汉清难掩悲伤的回忆道。

四代从军报国 接力传承强军梦

刘学文壮烈牺牲,而他一腔热血为革命的精神得以传承。刘学文的小儿子刘克武虽然记不清父亲的样子,但是父亲的事迹一直深深影响着他。湖南和平解放后,1950年,刘克武自愿报名参军,成为湖南和平解放后的第一批兵。

“我父亲参军只有几个月就去了朝鲜,参加了三年抗美援朝战争,1953年受了伤以后回的国。”今年60岁的刘汉清听父亲刘克武生前讲述过在部队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的故事。据刘汉清回忆,当时20岁的刘克武参加了上甘岭战役。这场战役非常激烈,当时面对敌人的轰炸、熏烧、封锁,他跟战友们全无畏惧,克服缺粮、缺水、缺弹等严重困难,靠吃糙米、吃雪坚持作战,密切配合,打破围攻,守住了阵地。历时43天,战役胜利结束。经历了三年多抗美援朝战争,刘克武也是伤痕累累。

“父亲两只眼睛都受伤了,一只眼睛视力只有0.1,一眼睛失明,还有胸部有弹片,脚上也有弹片。”刘汉清说。

听着爷爷和父亲故事长大的刘汉清,1979年高中毕业后,响应党中央号召应征入伍,成为一名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在部队多次受团连嘉奖。

“我是1984年4月份就参加对老山、者阴山的中越边境自卫还击战役,因为我们是雷达兵指挥飞机的,提供飞机的方位,再测它的速度,给飞机场提供准备信息,使飞机不迷失方向。”刘汉清回忆说。老山、者阴山在解放军部队的奋战下,得以收复。1984年10月刘汉清从部队退役。受祖辈父辈的影响,刘汉清儿子刘江,2005年也如愿入伍成为一名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

“因为受家里的熏陶,我是2005年12月26日当兵入伍的,临走那天我爷爷刘克武就拿着老烈士证给我看,给我讲太爷爷在革命年代参加革命英勇牺牲的故事,很受启发和感动。”刘学文曾孙刘江说。

刘江选择了去条件最艰苦的新疆服役,12年的戎马生涯对于刘江来说,不单是为自己圆梦,更是军人之家红色基因的一种延续。他说,将来自己的孩子长大了也同样会把祖辈、父辈的故事说给孩子听,教育孩子从军入伍报效国家。如今,刘江已经退役转业到市城管局成为了一名城管队员,继续为地方发展奉献自己的青春。

刘江表示,“作为烈士的后代,军人家庭,在以后的工作中会时刻保持一个良好的精神状态,积极投身地方的经济建设,为地方发展奉献力量。”

弹指一挥间,已是百余年。在战乱纷飞的峥嵘岁月里、在和平年代的默默奉献中,刘学文一家四代人续写了投身军营、保家卫国的不变信念。烈士虽已长眠,而烈士精神在这里代代传承。

来源:今日宁乡

编辑:卿雪

阅读下一篇

返回宁乡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