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乡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喻恩来 通讯员 李慧娟
近日,一场特殊的党史党课在大屯营镇机关会议室召开,坐在讲台上授课的是86岁的三仙坳村老党员成瑞祥,花白的头发,黝黑的皮肤,在乡亲眼中他是个“文化人”,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他也是大屯营镇抗战史料收集、整理人,著有《靳江记忆》一书,“我所做的这些,就是要收集日军侵华罪证,以此告诫后人不忘国耻。”
大屯营镇围绕党史集中学习教育,积极探索创新学习活动,重点就用好本地红色资源,掀起学习热潮,让红色历史深植广大党员干部心中。
从3月22日开始,结合党员冬春训,围绕党史集中学习教育,全镇7个村(社区)响应迅速,开展7期党员培训班。同一天,以“入党为什么,为党干什么”为主题的发展对象培训班,在大屯营镇机关会议室举办,重点开展欧阳钦精神和宗一特支红色密码学习和讨论。
“老花镜”送学团宣讲欧阳钦精神
欧阳饮,1900年8月生于原大屯营村邓家冲,中共中央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副主席,黑龙江省委第一书记。欧阳钦始终记得自己是从宁乡邓家冲走出来的,1974年在病中所写的回忆录《我的平生》,提到“我生于湖南宁乡之邓家冲”。
3月22日,在大屯营村由30余人组成的“老花镜”送学团宣讲队队员走村进户,每到一处向村民们讲述本村革命前辈欧阳钦的红色精神。“用方言讲述大屯营的党史,干部们很用心,听了欧阳钦的故事,我很感动,也为大屯营村出了这样一个人物感到自豪,我要把故事讲给更多村民听。”村民黄坚信说。
大屯营村党总支书记刘尚平表示:“欧阳钦精神是大屯营发展的红色密码,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和吃苦耐劳、务实为民的高尚品德,宛如一棵参天大树,深深扎根在家乡人民的心中,引领我们不断前进。”
从“红色走读”中汲取乡村振兴的智慧和力量
在宁乡党组织第三次恢复重建和发展过程中,出现过一个特殊的党支部,那就是直属省工委领导的宗一特支,这是抗日战争胜利后,宁乡革命新的起点。
据梅湖村党员汤建华介绍:“我是从汤氏父辈那听说的宗一特支的红色故事,宗一学校由汤匊中老前辈担任校长,广收革命同志,起用进步教员。宗一中学成为靳水源头的革命绿洲,宗一特支通过物色和培养,在学校师生中发展大批党员。黄唐起义后,宗一特支又成为省工委与湘中一支队的联络点和运输站。”
3月25日,在梅湖村,党员们来到宗一特支原址前,进行了庄严的宣誓,同时梅湖村老党员李锡纯讲起了宗一特支的故事,通过讲述当年地下党支部的成立、发展的过程,为党教人育人,为党做出了重要贡献,是宁乡整个革命史中重要的一环。镇党委委员、组织委员胡智勇激励各位党员:“万水千山,不忘来时的路,走得再远,也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李老的授课让我很受触动,作为村里的党员干部,我们应该不丢革命传统。”
据介绍,为让“家门口”丰富的党史资源活起来、动起来,大屯营镇深入挖掘抗日旧址、宗一特支、欧阳钦精神、朱剑凡毁家兴学等本地丰富鲜活党史资源和红色密码,把红色基因活化为可看、可听、可读的党史集中学习教育的“活教材”,通过“红色走读”的形式,从中汲取乡村振兴的智慧和力量。
下一步,该镇计划以“五个一”党建品牌为主题,即打造一个党建课题展览馆、一批红色教育基地、一系列精品党课、一支红色宣讲队伍、一个明星村。结合成五一艺术馆,创造60幅党建“文画”,以时间空间轴的形式讲述建党100年的故事,结合大屯营历史文化特色,把大屯营镇党建的前世今生形成4个篇章,通过一馆一廊一广场,一系列原址一系列党课一支宣讲队伍,将红色印记画出来、红色基因刻进去、红色故事活起来、红色精神讲出来、红色文化传下去,展现本土红色文化风采,献礼建党100周年。
来源:今日宁乡
编辑:卿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