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细思极恐桃花源

来源:今日宁乡 编辑:卿雪 2021-04-02 10:54:56
—分享—

1909班 王瑞琦

东晋作家陶渊明所著《桃花源记》,收编于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书,全篇共320字,讲述的是渔人发现桃花源的故事,可细一推敲,就不对劲了。

先不说一个渔夫,捕鱼为何不往大湖大河,却捕到偏僻的山林里去了,单说这桃树林,就不对劲。“中无杂树”,说明这桃林绝不是天然的,并且长期有人打理。否则,单一树种的林子容易遭虫害,哪来的“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况且,旧时迷信风水,桃木是至阳之木,有镇邪压祟的作用,道士们常用桃木剑,就是源于此理。这片桃林,说不定是后人栽种,用以镇压邪物的。

而渔人进入桃花源的过程:“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初为狭窄的通道,后突然宽敞,这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常见的墓穴式样。起初的窄道,称墓道,有时候会在两壁凿孔,放些陪葬的器物,而开阔的地方是墓室,放棺材的地方,有些大墓甚至有多个墓室。

桃花源中人可以与渔人正常交流,“男女衣着”也是“悉如外人”,可是,“晋太元中”约在公元386年,距离桃源中人躲避的“秦时乱”,已经过去500多年,这期间,无论是语言,还是文字,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读本300年前的《聊斋志异》都离不开注释,服饰变化已经从长袍马褂变为西装革履了,桃源中人却穿得跟外界一样,语言还相通?衣服,恐怕只能是后人烧的;语言,许是以其他形体的方式游荡人间的时候学的。

再说到文末的刘子骥这个人,刘子骥是当时有名的“驴友”,据史料记载,这个人本就身体虚弱,还跑去寻访桃源。尸体腐烂的时候会散发瘴气,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尸气”,是有毒的,刘子骥这文弱书生沾染了这些有毒气体,“寻病终”也就不足为奇了。

韩愈说:“桃源之说诚荒唐”。的确,极有可能是一篇虚构的文章。咱黄毛小子也没胆过多地批判,只希望这种另辟蹊径的视角能帮助有需要的人更好地理解《桃花源记》,毕竟320字的古文,不好背呢!

来源:今日宁乡

编辑:卿雪

阅读下一篇

返回宁乡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