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儿时的年味

来源:今日宁乡 编辑:卿雪 2021-02-20 09:28:29
—分享—

银剑平

宁乡人有句俗话:“大人望插田,小孩望过年”,确实有些道理。禾苗插下去了,就只要等收获,就有饭吃,所以,大人对插田的期盼,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小孩望过年,也有一个理由:有好吃的、好玩的,而且,调皮捣蛋也不会遭大人责骂。谁家父母会在新年大八节的打小孩?硬是要打,也要忍一忍,出了正月十五再和你算总账。

其实,于小孩子来说,过年的乐趣绝不仅仅是有好吃的,最主要的是,有各种各样的娱乐活动。

春节期间,最简易的娱乐活动莫过于拜年,送财神和赞土地了。拜年,这个很好理解,小孩子们结伴,家家户户去说一些吉利话儿,然后,主家拿出零食来犒劳孩子们。至于送财神和赞土地这两个活动,都只需单人操作,成本也很低。虽然这几个活动,有点近似于行乞,但是,因为能够在新春期间给大家带来欢乐,而且,又能够与文字搭上关系,应当属雅乞吧,所以,很受大家欢迎。

送财神这个活动比较简单,而且主要是那些半大小子们干的活:年前就买好红纸,裁成书本大小一张,再拿出祖辈留下来的木雕印版,涂上墨汁,纸放上去,一刷一张,一个财神菩萨的影像就印在了小红纸上了。印好一大叠,只等正月初一那天,拿起昨天的书包,背了那一大叠财神菩萨早早就出发了。

到了别人门前,就先高声打个招呼:“老板屋里发财呢!拜年哒啊,送财神的来哒呢!”等老板把门打开,马上就双手拿着印着财神菩萨的红纸,高声赞道:“财神菩萨到你家,富贵享荣华,日进千钟宝,时招万里财,恭喜老板屋里大发财!”等到老板打发了红包之后,马上进入下一家。红包不大,那个时候的农村,一般都不富裕,也就几个硬币,或者一毛两毛钱。客气的老板有时候再另外捧一把瓜子花生什么的。也有“刁筋”的老板,要看这个娃儿聪不聪明,就说:“再赞呗,包封大一些!”于是,马上就来了:“一送老者千年寿,二送少者万年春,三送桃园三结义,四送四季大发财,五送五子同科举,六送六合又同春,七送麻兰七姊妹,八送八仙吕洞宾,九送九棵摇钱树,十送十个聚宝盆……”老板果不食言,红包可能就上了五毛,甚至一块,于是,送财者笑眯眯地叫声“吵烦”,告辞而去。

一般正月间出来送财神的,家中都相当困难,可能还很有必要在正月十五之前,想办法攒出正月十六要交的学杂费,甚至还要贴补家用。大家其实都心知肚明,也就趁着这个喜庆的机会,对他们进行一点点资助。有一年正月间,在外婆家,看到家里有很多别人送来的财神,我萌发了赚钱的念头,邀了表弟,到外婆的邻居家送财神去。最终结果就是:收入两块多,全部没收,还被爸爸骂一顿!幸亏是正月间,要不然,一顿楠竹桠枝是少不了了。

也有考小孩考出尴尬的,我们那里就有个笑话:送财神的来了,财神菩萨也送了,就要打发红包了,老板突然笑嘻嘻地问:“你送这家也发财,那家也发财,那谁家不发财呢?”那个送财神的可能是要急着走下一家,也有可能是一下子蒙住了,脱口而出:“你家不发财呗!”搞得双方不欢而散。

来源:今日宁乡

编辑:卿雪

阅读下一篇

返回宁乡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