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乡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唐慧芳 蔡臻 何华龙
烈士档案
喻东声(1909-1928年),原名冬松,又名冬声。出生于宁乡县九都瓦子坪黄泥坳(现流沙河镇罘罳峰村黄泥坳),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宁乡农民自卫军部长,1928年3月5日壮烈牺牲,年仅19岁。
喻东声当年就读的云山书院。唐慧芳 摄
19岁的你在干什么?或许在学校享受着美好的校园时光,或许已经踏入社会在从事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19岁的青春,鲜活灵动、肆意张扬,充满了无限的可能。而有的人,为了心中的信仰,却将自己的生命,永远地定格在了19岁。今天的《红色宁乡英烈谱》,为大家讲述的是一位19岁牺牲的烈士——喻东声的故事。
岁暮天寒,位于流沙河镇的罘罳峰村黄泥坳一片宁静。1909年,喻东声就出生在这里。“喻东声的妈妈叫王钟瑛,是从湘潭流落到宁乡来的。王钟瑛做了喻家的童养媳之后,她在私塾任教的公公就教她学了一些字。她从小教育喻东声要生活自理、努力学习。因为有母亲良好的教育,再加上喻东声天资很好、很聪明,他从小就特别会读书。老师教授的《三字经》、诗词等,他当天就能够背诵。”喻东声的乡邻戴凯勋告诉我们。因为喻东声十分聪颖好学,尽管家境贫寒,王钟瑛仍将他送至离家20多公里的云山学校就读,希望他学有所成。在王钟瑛所著的《静禅堂吟草》自序中,她写道:“三男甚敏,幼好学,故余不计家窘,而送读殷殷,深望后之有成也。”三男即喻东声。而喻东声,也没有辜负母亲的期望,在云山学校表现突出,颇得老师的赏识。1923年秋,宁乡甲种师范(简称“甲师”)正式开学,招收了许多来自云山学校和玉潭学校的毕业生,喻东声便是其中一名。
喻东声出生地。唐慧芳 摄
戴凯勋回忆道:“据我们村的老人说,喻东声文章写得很好,字也写得很好,接受能力十分强,在‘甲师’很快就引起了谢觉哉等老师的重视,认为他是可以培养出的好人才,后来就逐步向喻东声灌输革命思想。”作为喻东声的任课老师,谢觉哉曾在回忆录中写道:“我在宁乡甲种师范教课时,冬声同志是学员年龄最小的一个,也是最聪明的一个。入校时,尚不会写作,几个月后即洋洋大篇。尤其是接受革命思想极快、极敏锐,知道了就做,小小年纪就走上了革命奋斗的旅途。”至今仍保留在市档案馆中的《甲师半月刊》第一期,有篇署名“冬松”的《城隍庙戏与教育》一文,便是他的“洋洋大篇”之一,从中可以窥见其敏锐的革命思想。在谢觉哉的引导下,1925年,喻东声成为宁乡第一批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名党员之一。
因在校表现出色,从“甲师”毕业后,1926年2月,喻东声由宁乡青年团组织派去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第6期学习,结业后回湘,由国民党湖南省党部委任为农运特派员,回宁乡担任农民自卫军部长(时年17岁),后同严岳乔、谢南岭在“甲师”创办农民运动讲习所,轮训各区农运干部,推动全县农民运动发展。戴凯勋介绍:“在整个革命队伍里,他的年龄是很小的。当他刚开始上台宣讲时,大家都认为他这么小的一个小孩,讲不出什么东西。但当他开口讲一段话后,大家就肃静了,愿意听他说下去,因为他讲得特别生动,条理清晰、有理有据、很有说服力。因此大家都很信任他,也很认可他,夸他是革命队伍中的人才。”
1927年“马日事变”后,宁乡农民自卫军和工人纠察队发动沩山暴动,喻东声任政治部主任。1927年9月暴动失败后,他带领10余人枪,坚持在沩山、雪峰山一带打游击,并寻回失散人枪。不久,中共宁乡县委组织成立了行动委员会(简称“行委会”),专门负责支援秋收起义,任命喻东声为行委会委员,负责武装组织。此外,行委会还成立了一个除霸队,由喻东声兼任队长,负责打土豪和筹款。1927年11月中旬,省委通知湘中秋收起义暂缓进行,行委会随即撤销。为了保全革命力量,喻东声率领武装再上沩山打游击。
再上沩山后,喻东声受长江局派回湖南做军事工作的张伯伦所邀,与当时在雪峰山出现的另一支起义队伍的领导人李杰合作,将游击队发展到400余人枪,报请省委批准编为工农革命军湘中游击总队,并于1928年2月,先后率部击溃益阳大桥镇和宁乡望北乡、大沩乡、同文镇等乡镇的团防军。1928年3月,因叛徒告密,游击队遭受重创,喻东声率余部退往沩山,在九折仑被敌人包围,不幸牺牲,年仅19岁。戴凯勋告诉我们,他曾经听老一辈的人讲述过,喻东声牺牲时的壮烈场景:“当时双方在沩山进行了惨烈地搏斗,搏斗中喻东声不幸中弹倒地。之后敌人冲上来逼喻东声缴械投降,喻东声誓死不降,并与敌人展开了唇枪舌战,敌人最后用刺刀挑破了他的肚子,连肠子都流了出来。”
喻东声牺牲后,其母痛不欲生,作《追忆冬儿悲吟》七律四首,后入静禅堂永兴庵削发为尼。至今,我们仍能从她的文字中,感受到那刻骨的悲痛与思念。
在喻东声族人喻小光的带领下,我们找到了位于“土地坡”山上的喻东声墓地。喻小光说:“我和我的族人都为喻东声感到骄傲,也觉得特别可惜,那么年轻就牺牲了!”
芳草萋萋埋忠骨!100多年前,一位少年满怀憧憬,从这个偏僻的小村庄里走出去,用孱弱的肩膀扛起了革命的旗帜,不惧前路艰险与挑战,始终坚持心中的信仰,用鲜血和忠诚为自己短暂的人生写下了辉煌的注解,时至今日,仍让后人景仰!
“我现在83岁了,早几天我专门为喻东声烈士写了一副对联‘年少视死真伟大,耄耋为邻也光荣’。我与他是乡邻,我感觉到特别光荣,他的精神值得我们好好学习并传承后代。”戴凯勋说。
来源:今日宁乡
编辑:卢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