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岳麓书院山长袁名曜

来源:今日宁乡 编辑:卿雪 2020-11-30 11:17:50
时刻新闻
—分享—

今年9 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湖南大学岳麓书院考察调研。面对热情洋溢的青年学子,习总书记说道:“见到你们很高兴,让我想起岳麓书院的两句话:‘惟楚有材,于斯为盛’。真是人才济济啊!”作为千年学府岳麓书院的大门对联,“惟楚有材,于斯为盛”早已享誉全国,成了湖湘文化的一个标志。在感叹这幅对联的豪迈霸气时,很多人却不知道,它出自宁乡人袁名曜之手。袁名曜创作这幅对联的初衷是什么?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袁名曜的故事。

岳麓书院。

(一)

花明楼,伟人故里。千百年来,一位位仁人志士从这里走出,积淀下厚重的人文底蕴。1764 年,袁名曜出生于花明楼镇常山村。他自幼勤学苦读,在这里度过了与书为伴的青年时光。据考证,袁氏家族迁自娄底新化,是花明楼有名的书香大族。“常山当时很繁华,袁家在这里有大大小小97间房屋。”袁名曜第七代孙袁瑞庚回忆。

据民国《宁乡县志》记载: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袁名曜被选为拔贡生,后中举人。嘉庆六年(1801年)进士及第,选翰林院庶吉士,历任国史馆纂修、功臣馆纂修,独修《高宗实录》。他曾擢升日讲官,为皇帝敷陈经史、回答皇帝咨询、兼记皇帝言行,后转为侍读,陪侍帝王读书论学或为皇子等授书讲学。文史调研员陶子林说:“袁名曜是一个文化底蕴非常深厚的人,乾隆皇帝很器重他,要他教育皇子,嘉庆皇帝就是袁名曜的学生。”

据传因为侍读的经历,袁氏老宅前至今保存完好的一口水塘的名字也由此而来。“这口水塘叫毕赐塘,据说是当年袁名曜辅佐嘉庆皇帝完成学业后,皇帝御赐了这口塘的名字。”袁名曜第八代孙袁杰指着袁家屋场前的水塘说道。

袁名曜铜像。

(二)

嘉庆十七年(1812),袁名曜因母亲去世回乡丁忧,被湖南巡抚广厚聘为岳麓书院山长(院长)。袁名曜也是这所千年学府的第四十七位山长。“袁名曜先生不仅传统学问很好,对西学也有所研究。”湖南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长邓洪波笑着告诉我们,“听说袁先生很帅、很高大,声音也很洪亮,但是眼睛不太好。也正是因为眼睛有问题,他从翰林院退休后,湖南巡抚就请他做了我们大清王朝‘211’学校岳麓书院山长。”

虽然只在岳麓书院任职了五年时间,但袁名曜在书院教育历史上留下了难以磨灭的深刻印迹。在任期间,他“评阅课艺必详,每日暮出行讲院前,诸生环绕,名曜一一指论瑕瑜,若对卷而谈”。他对他的学生说:“士先器识而后文艺。故惟德性深醇,文章乃有静气。”由于教导有方,他的学生大多能够蟾宫折桂,如嘉庆二十一年(1816 年),湖南录取举人62 名,岳麓书院的学生就占了10 人,占总数的16.13%。这也让慕名而来的求学者络绎不绝,当时贵州布政使、溆浦人严如熤,千里迢迢送其子严正基来书院就学,并对儿子说:“袁公,楚南第一流人物,朝夕亲近,求其经世之学,毋徒以制艺请益。”袁名曜任山长期间,湖南名生多出其门下,其中翘楚有首倡“师夷长技以制夷”的魏源、云贵总督罗绕典等。

袁名曜第七代孙袁瑞庚。

(三)

清朝嘉庆时期,财政匮乏,吏治腐败,军备废弛,这些都使腐朽的清王朝迅速走向衰落。随着全国范围内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的激化,鸦片侵入等一系列社会危机也随之而来。敏锐察觉到现状的袁名曜,在书院掀起了一场教育变革。出于提振士气,鼓励学生经世致用、通晓时务物理的考虑,袁名曜在书院内提出了“惟楚有材”的上联,鼓励学生来对出下联。邓洪波说:“这个上联其实是取自《左传》里头,它的本意是‘虽楚有才,晋实用之’。其实这是一个揭短的话,楚国争霸的时候,很多人才外流致使出现危机。袁先生想要重振学府,于是把这个话改成了惟楚有材。”

有记录记载,“惟楚有材”出来后,下联却迟迟没有对出。直到有一天,书院学生张中阶突发灵感,才有了“于斯为盛”的下联。“下联取自《论语》里头,唐虞之际,人才很多,于斯为盛。”邓洪波介绍,虽然这副对联从韵律上来讲不是很工整,但胜在气势大。“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先定下一个小目标,大家朝着这个目标努力。结果真的涌现了大量人才,成了后世的真实写照。”

“惟楚有材,于斯为盛”横空出世,流传至今,成了书岳麓院弦歌不绝的重要文化标志,享誉海内外。据史料记载,袁名曜还曾主修过嘉庆版《湖南通志》,纂修《宁乡县志》,并著有《吾吾庐草存》五卷。道光十五年(1835),袁名曜去世,安葬于岳麓山,后归葬于故乡花明楼常山村。至今,常山村附近还居住着袁氏后裔。“袁家一直遵照老祖宗的教诲,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为原则,个个都是规规矩矩,老老实实为人。”袁瑞庚激动地说道。受袁名曜的影响,袁家书香浓厚,花明楼地区中秀才、举人者甚多。陶子林说:“从袁名曜开始,袁家共出了三位进士。在袁氏影响下,我们花明楼从清代开始中了8位进士。”

在历史的进程中,袁名曜留下的资料虽然不多。但“惟楚有材,于斯为盛”这副名流千古的对联,让我们足以窥见这位老先生超前的教育理念,和对国家未来、民族命运的深情关切。正如袁名曜所期盼的那样,今天的岳麓书院仍在开门办学、广纳贤才,莘莘学子从这里走出,运用所学服务于祖国的各行各业,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而袁名曜的教育理念也将在这所千年学府历久弥新、世代传承……

撰稿:喻梦霖

文史专家:孙意谋

谢仲舒

李乔生

文国旺

徐拂荣

姜福成

扫码看视频

来源:今日宁乡

编辑:卿雪

阅读下一篇

返回宁乡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