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咱果九章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杨罗先 编辑:卿雪 2020-11-13 18:15:07
—分享—

1

神秘湘西,美丽龙山。

徜徉在醉人的山水之间,凝望“咱果”的第一缕阳光,莽莽土家大地,在漫漫长夜中惊醒,看朝霞溅起清晨的眺望,我的思绪穿过崇山峻岭,在花香果香里迎风飘摇。

养在深闺,晨曦携来处子般的兴奋,如潮的汹涌,已激荡成澎湃的浪潮。

2

“咱果”,土家语意为“美丽的大森林”,距龙山县城71 公里,西部与重庆相连。正是这一片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大森林,在巍巍武陵山系,多少年来,山多田少,穷多富少。

是精准扶贫的金色阳光照进莽莽大山,是“脱贫攻坚、全国一盘棋;全面小康,决胜在合力”的光辉思想全面武装咱果。此刻,请允许我用飞转的时空,把坚韧不拔的顽强毅力,写进生命的最高境界。

3

产业扶贫,群众受益,持续稳定。

沐浴着扶贫开发的春风,长沙市对口帮扶龙山县26 年,宁乡市对口扶贫咱果乡4年。一批又一批扶贫干部,带着感情,带着责任,把他们的青春、理想寄情这片多情的山水,在这片神奇的土地聚合。

使命,收拢所有的秀色;奉献,书写激情的诗章。

4

时光折叠,泥土长出嫩绿或者金黄。沧海桑田,星辰日月,硕果绽开幸福的笑容。

宁乡市对口帮扶咱果乡工作队两任队长,都是在咱果一住就是两年。老队长肖永忠与咱果干群打成一片;新队长戴彬文用脚步丈量咱果的每一个村寨,用智慧规划咱果的美好明天。

脱贫攻坚的铿锵步伐,点燃黄土地里的四季,一首诗的虔诚,静听咱果的天籁之音。

5

站在咱果坚实的骨骼上,我首先想说的是花海。

每年四月,万亩桐花盛开,一片片,一簇簇,映衬在成片的土家吊脚楼下,优美的自然风光,浓厚的人文底蕴,编织成一幅美丽乡村的图画。

1976年,咱果被国务院誉为“全国金色桐油之乡”。44年过去,是产业扶贫的强劲东风吹开桐花寨新的希望,精准的定位,让耕耘与收获相得益彰。

6

桐花寨里,《无手也能拥抱天空》的脉龙村民向清成,爽朗的笑声一直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两任扶贫队长都亲切地叫他“向大哥”。

在桐花嫂客栈,我亲眼见到了向大哥自己发明的臂套式耕田机、臂套式柴刀、臂套式锄头。他用顽强的毅力支撑着家庭,让三个儿女读完大学;他用坚实的脚步丈量着人生,直到让全寨人脱贫致富。

在简单而不失庄重的晚宴上,我破例敬了向大哥一杯酒,在我看来,他就是咱果大地的灵魂,他就是土家儿女生活的力量。

7

咱果有花海,更有果香。

漫山遍野的脐橙,是扶贫工作队为咱果人交出的一张满意答卷。

四年时间,全乡脐橙从1500 亩增加到近1万亩,是扶贫干部用辛勤和汗水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要延伸产业链条,提高抗风险能力,建立更加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确保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精准扶贫战略思想。

“确保村民有保底收入,保障村民有分红收入,力争村里有经济收入”,是戴彬文一行为咱果乡脐橙产业蓬勃发展量身定制的工作法宝。

8

不是深入咱果,我不可能知道这里为什么源源不断地会有新闻上央媒、上省媒。

是湘西的扁担、背篓,锄头、柴刀,耕牛、农具极具劳动的魅力;是湘西碧绿的群山、旖旎的风光,巍巍脉龙山、万亩桐花林,悠悠脉龙湖、古老桐花寨的魔力。还有,不屈不挠的咱果人,在“坚持社会参与,凝聚各方合力”的扶贫开发中,展现出的新时代最美奋斗者的雄姿。

我不想说“样本”,也不想说“模式”。在咱果,多一个写作者,就多一份记录;多一双眼睛,就多一眼见证。

9

告别咱果,我们坐上从龙山北到长沙的动车。

一路上,在土家山寨邂逅的与老农促膝谈心的咱果乡党委书记向宝凤、人大主席吴星华,在三分田村扶贫车间见到的驻村第一书记向林,在克寨村千亩脐橙基地见到的村党总支书记贾高平,在脉龙村挂壁公路下山处见到的脱贫致富典型贾美明,还有在桐花寨以土家山歌歌颂党的精准扶贫政策的张胜富,这些饱含深情的咱果人,不时掠过我的脑际。

难怪戴彬文说,两年的时光,所做过的事,所遇见的人,所看到的景,都是他一辈子的回忆,一辈子的牵挂,一辈子的财富。

霓虹初上,动车把咱果,把龙山,把湘西,连到省城,连到省城之外更远的世界。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杨罗先

编辑:卿雪

阅读下一篇

返回宁乡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