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廉之风爱之帆

来源:今日宁乡 编辑:卿雪 2020-11-06 09:43:40
—分享—

清正廉洁、勤政爱民的典范人物在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许许多多。他们各自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职位上鞠躬尽瘁,谱写了感人肺腑的篇章。

东汉时,杨震在赴任途中经过昌邑时,昌邑县令王密山来拜访他,并怀金十斤相赠。杨震说:“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山没听明白杨震的责备之意,说:“天黑,无人知晓。”杨震说:“天知,神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王密山这才明白过来,大感惭愧,悻悻而去。

古往今来,这种事不也曾发生在我们身边吗?有这样一位内地干部,曾两次进藏,工作三年间,他跑遍了全县的乡村、牧区,访贫问苦,和当地群众一起收割、打场、干农活、修水利,他视少数民族同胞为骨肉,1992年,拉萨市周围几个县发生地震,他在救灾中领养了三个失去父母的孤儿,担负起养育的责任。他家境本不富裕,加上每次下乡总要接济生活贫困的藏族群众,工资不到半月便所剩无几。领养了三个孤儿后,他经济上更拮据了。为了不让孩子们受苦,他悄悄来到医院献血。1993年,他先后献血500毫升,共收到医院付的营养费900元,都用于生活补贴。在外人眼里,一个共产党高级干部生活如此清贫,实在是难以想象。他因车祸殉职后,人们在他的遗体上找到的现金只有8元6角,在场的每个人都留下了感人的眼泪。他就是孔繁森,用自己的廉洁之心谱写了勤政爱民的动人篇章。

古语有云: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廉洁修身,乃齐家之始,智国之源,平天下之基。纵观中华五千年,廉洁诗篇永不断,《墨子·非儒下》中“远施周偏,近以修身”,告诉我们“不修身,不能明德,不能明德何来清廉”;《楚辞·章句》中“不受曰廉,不污曰洁”,教育我们“不收受他人的贿赂,不玷污自己的人品”。

作为中学生的我们,是国家明日的主人,寄托着民族的希望,担负着建设未来的重任。我们要从小保持廉洁的态度,勤奋做事,廉洁做人,在学习上管好自己,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上廉洁从业,唯有这样才能成为利人、利己、利家、利国的祖国栋梁。

(作者系喻家坳乡涌泉山中学49班学生,指导老师:谭军)

来源:今日宁乡

编辑:卿雪

阅读下一篇

返回宁乡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