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王人华:以店为圆心画好新型农民的“致富圈”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喻恩来 谭海鹏 编辑:喻靖 2020-09-08 10:58:10
时刻新闻
—分享—

□文/图 宁乡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喻恩来 谭海鹏

常人很难想象他刚步入社会便痛失双手是什么感觉,也很少有人能理解他用了几年时间去走出残疾的阴影,去适应社会……但他真的就用常人难以想象的坚韧克服了这一困难。

清风吹拂起泥土的芬芳。8月底,走进流沙河镇合兴村,“人华商店”映入眼帘。王人华守着商店,在家门口承包稻田、养殖鸡鸭、煮谷酒、养鱼塘,用他勤劳的双手画好了新型农民的“致富圈”。

“想过要死,家是寄托”

每天凌晨,黑夜还未完全褪去,王人华简单地洗漱完毕,熟练地跨上摩托车,向着离家四公里外的集镇开去,他要为自己的商店进货。

看似简单的骑摩托动作,他曾经用了三年来适应。

1994年,因为一场意外,导致他左手小臂截肢,右手也留下终生不能自主活动的后遗症。“那时候才22岁,是一个男孩子自尊心最强的时候,当时感觉天都塌了。”从天而降的灾难让王人华心如死灰、意志消沉,整天浑浑噩噩。

“要不是父母把我及时劝醒,我可能早就不在了。”想着将来可能会拖累家人,年轻时候的王人华有过几次轻生的念头。后来,经过介绍,他也结了婚,但妻子也是肢残。直到儿子的出生给他带来极大的喜悦,同时也让他暗下决心要为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与家庭条件。

2008年,王人华在合兴村开始做起了贩菜生意。那时候,他可以不吃早餐,用他几乎只剩下手掌的手驾驶着摩托车一直忙到中午回家。这样坚持了几年,王人华萌生了开小店的想法。可此时的王人华,一穷二白,甭说开商店了,家里人每月的药费都让一家三口的日常生活难以为继,他只得向亲戚朋友们借钱。

王人华投身“甜蜜事业”。

“店是圆心,产业+N”

对王人华来说,美好生活的向往逐渐成为现实,但依旧不够。

商店对于他来说,更像是一门副业。

店前,就是一大片绿油油的稻田。自王人华开店以来,每年要承包两个哥哥和其他村民的农田,种植水稻。“最多的时候,我种了10多亩。”他介绍,重拾信心后,自己知道要坚强的生活下去,所以跟着父亲学习了如何酿酒,每年需要大量的大米。

“酿完酒花不了多少时间,而且店里也没落下。酿完酒就在自己店里销售,多好。”仅此一项,每年为王人华带来的收入便超过1万元。

2014年以后,随着精准扶贫的不断深入,国家各项政策红利不断向贫困户倾斜。2016年,产业扶贫在流沙河镇深入推进,王人华便养起了鸡、鸭与土花猪。

他一边向镇村两级申请扶贫政策,一边仔细研读养殖方面的专业书籍,并时不时向该镇畜牧站工作人员请教疑难问题。等到产业扶贫发放的仔猪、鸡鸭苗送到手中时,其他贫困户还在为如何确保仔苗成活率犯难时,王人华已经成为了半个养殖“专家”。

在商店右边不到20米的位置,一栋平房式样的房子吸引了记者的注意力。原来,这是王人华建的猪舍和鸡鸭栏。绿色饲料喂养,在王人华的精心呵护下,2016年开始,他家连续三年出栏的花猪、鸡鸭受到市场的热烈欢迎。用这些花猪制成的腊肉,在朋友陈佰飞的帮助下,更是远销到长沙、广东等地。

在商店后面的池塘中,增氧泵不停的工作着,王人华养的鱼时不时冒出头来。此外,2018年开始,王人华还在自家菜地里养了几箱蜜蜂。2018年底,王人华一家顺利脱贫。

“今年,政府继续支持我们养殖蜜蜂,并下发了鸡苗、饲料、稻谷、农药、化肥等生产物资,还有小孩的教育资金,实际得到政府的帮扶都有差不多1万块钱。”王人华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种养业加起来,年收入要超过7万元。

“接下来的计划是想多喂猪,把生意做大一点。”前不久,王人华享受的贴息贷款已经审批通过,他规划着自己的未来,继续以商店为圆心,画着产业经济的“致富圈”。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喻恩来 谭海鹏

编辑:喻靖

阅读下一篇

返回宁乡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