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寻“牛”记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刘海知 编辑:喻靖 2020-08-28 10:50:47
—分享—

石牛仑石牛所在地。资料图片

2020年8月5日的中新网湖南新闻栏目推出了《宁乡市坝塘镇惊现二百余年石刻》的新闻。我不由想起在8月3日那个酷热难耐的日子跟友人寻访石牛的经历。

那天我们一早便赶到了石牛仑三号风车处,站山坡极目四望,左侧是两汪相隔甚近的泱泱碧水:洞冲水库和向阳水库,更有良田美池桑竹星罗棋布,各色琉璃瓦的农村小楼自带无限风情。

我们此行专为寻找石牛。友人介绍,石牛就在对面山头,得从这边陡坡下山,下到山坳再爬上去。山风徐来,树影晃动。因坡陡林密,友人两次下山寻访均告失败。友人提议先转道盘泉寺,小车拐进左侧的水泥路,不久即见有一古建筑矗立在半山腰处。

友人提议我们原地歇息,他上山继续寻访。

我们仰头见一不大的拱形山门,上书“盘泉寺”三个镀金大字,红底白边。

入得山门,有一六十余岁的大妈立于廊下。大妈好客,即端来茶水,水质清冽,略带微甜。难怪人们常言:深山有好水,好水出深山。山门处较宽敞,供人歇息,山风吹来,凉意阵阵。

近中午时分,友人再访石牛返回,亦告失败。我托大妈联系了一位熟悉石牛又愿意引路的老人。老人年近八旬,但精神矍铄,还带来了一把柴刀。

我们在镇上吃了午饭,又回古寺休息了个把小时,再次寻访石牛。

我们走不远便从右侧攀上竹林,穿越倒伏的枯竹枝和厚厚的竹叶,不多时便到了竹林尽头。老人告诉我们往左边上去,看准脚下石头砌的壕沟,沿沟上到林木稀疏处,石牛就在路的右边。

让老人就地休息,我们则穿密林而行。友人像一只钻山猴,干劲十足,只听得见他在前面嚓嚓的砍树声。林密路陡,我们往上攀爬须抓牢两旁的枝干,伸出手来,又不时抓到了带刺的枝条,急忙换一根再抓牢……

钻出丛林,眼前出现一块硕大的巨石高高矗立在右上方。难怪叫石牛,长约6米,高2米,腹部稍宽,背平,不正像一头牛吗?当地相传,因石牛头朝麻山,尾向横田,故有“吃麻山,屙横田”这样的传说。但不知什么时候,便有雷神劈掉了它的头。

石牛靠山顶这侧腹部,刻有数十字,但历经200余年风雨侵蚀,大多依稀难辨。后查阅同治年间县志才知,此乃横田湾村嘉庆年间举人刘丕文(又称刘十举人)所刻,上书《石牛仑,盘泉篇》(注明:在县南五十里,举人刘丕文题),诗云:“每逢佳节此逡巡,恍惚潜伏山洞口身。我亦庭坚横背坐,丹青待觅李公麟。补天馀片女娲留,河鼓钟灵月斧修。不逐人间交绣伴,翘然高卧此峰头。”

我们陆续爬上石牛,或站或坐在高高的石牛背上,友人放飞的无人机便在头顶盘旋。站在石牛上,我们似乎离天更近,视野也无限开阔……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刘海知

编辑:喻靖

阅读下一篇

返回宁乡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