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为了向往的生活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张赛芳 编辑:喻靖 2020-07-24 11:15:11
—分享—

一周前的一个上班日,我正在办公室备课,手机提示满叔来电。“赛芳啊,5月1日那天叔的新房子开火,你们都回来吃饭要得不?我们这一大家子人好些聚一聚咯!”“好咧,我们一定回。”我爽快应到。

“五一”那天,我们如约来到满叔的新家。这是一栋依山而建的别墅,共有三层,外面是白色灰泥墙结合浅红屋瓦,清新而不落俗套。屋内的设计文雅精致,尤其有着高大落地窗的客厅面朝一片绿油油的稻田,让人心神荡漾。看得出来,为了这栋在当地独具一格的大洋房,满叔费了财力,也花了心思。漫步在鹅卵石铺成的翠荫小道上,看着笑意盈盈、满面春风的满叔满婶,我的思绪飘回了上世纪的九十年代。

那会儿,满叔二十出头,母亲早逝,父亲多病,兄长各已成家,他迫切需要一份事业来养活自己。此时再用“读书改变命运”已不现实,满叔思虑再三,干起了废品收购。蓝外套、解放鞋、旧单车,再加上单车后座两边放个筐,这是满叔的标准装扮。每天,当天刚蒙蒙亮,满叔就已经赶在村民外出干活时挨家挨户上门收废品了。

满叔待人实诚,过秤时不会短斤缺俩,价格也公道,村民们很乐意跟他交易。碰到有老人家需要搭把手干活的,满叔也会主动要求帮忙,而且不收取回报。慢慢地,满叔成了远近几个村的熟脸。穿着陈旧,还经常被废品蹭成一脸黑的他竟成了当地“最靓的仔”。爱情如期而至,满叔成家了。有了“贤内助”,满叔干劲倍儿足,每天出门更早更远了,收回来的废品也更多了。勤劳付出换来的是收入增多,在风雨中飘摇了几十年的土砖房,经过满叔满婶的修整变牢固了,住着也更踏实了。

到了二零零几年,整个宁乡城像是坐上了高速快车,城市建设迅猛发展,一大波农民工顺势而生。满叔的第二个孩子也出生了,废品收购已经不能满足家庭的经济需求,满叔成了农民工中的一员。那段日子,满叔很苦,常常“天光忙到天黑”。但满叔吃得苦,砌砖、装模、扎钢筋样样都干,从不拈轻怕重。因爱结合的婚姻使得夫妻更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前方满叔马不停蹄,后方满婶带娃、养猪、种田、采茶,无所不能。几年过去,土砖房退休,一栋崭新的红砖平房拔地而起。

平房的主体建好后,满叔又花了好几年才完成房子的华丽变身。今年购沙发,明年买冰箱,后年买空调……每年家族聚会,大家都可以看出满叔房子的新变化。我知道,在精打细算操持家业的同时,满叔满婶奋斗的脚步从未停歇。

也许是在外多年的耳濡目染让满叔领悟到,光靠体力蛮干是不够的,关键还得靠大脑出主意。我不知道,这些年来,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满叔在背后花了多少功夫钻研学习,只知道他再也不用在夏天的烈日下暴晒,找他做工程预算的人越来越多。几年下来,满叔买了车,把两个孩子送进了城里的民办学校上学,前年还自己接了一个大工程。去年,满叔建起了别墅了,成了老乡中先富起来的那批人。

满屋的欢声笑语将我的思绪拉回,站在满叔家的地坪前瞩目四望,只见小山村的洋房已越建越多,房前绿树成荫,土肥水美,瓜棚豆架,随处可见;山间层层梯田,一片新绿,禾苗茁壮,长势喜人。满叔满婶这样一代又一代淳朴善良的父老乡亲,正用勤劳能干的双手装扮着这片家园。而他们离向往的生活,已越来越近!(作者系玉潭街道实验小学教师)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张赛芳

编辑:喻靖

阅读下一篇

返回宁乡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