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路38号,我姨妈住的地方。姨妈的最初印象,是听我娘说的,姨妈嫁到城里去了,在我姨父的厂里做事,吃国家粮,很羡慕。
听说城里很热闹,商店多,人多,城里人不愁没饭吃,还可以吃到肉。我们一年也吃不了二两肉,有时专门去肉食站,闻油香。
听我娘说,姨父的卤肉做得好,酥软、喷香,听着也流口水。好几次缠着我娘带我进城,可惜,一次也没有成功。我知道,我娘是心痛三毛钱车费。
宁乡老城很小。东南西北四条街,估计加起来不会超过2公里,后来有了大西门。去小西门可以看到古宁乡城的样子,街道不过五尺宽,不平坦的坡路,车马难行。
东正街不过300米,过了梅花路,有棵老槐树,右拐10米左右,梅花路38号,我姨妈的住处。那一片,全部是砖木结构的低矮房子,没有乡下房子宽敞。
姨妈家挨着化龙溪,宁乡城里,最长的一条溪流。我姨父告诉我,溪水原来是可以喝的,后来有了自来水,只在里面洗衣服、洗菜。后来,渐渐成了一条污水沟。听闻,现在的溪水,比往日好了很多,两溪边有花草,适合沿溪散步。
第一次到姨妈家里来,意思是要麻烦他们。我娘的意思,我要寄居在他们家里,节省一点寄宿费,希望姨妈能够提供便利。
我看他们家并没有多余的房间,两间很小的卧室,姨父姨妈一间,很挤。表哥一间,也很小。我正在疑惑,姨妈还没有表态,姨父马上说:“你不嫌弃的话,我们楼上,你可以将就住。”
所谓的楼上,其实只是一个小阁楼,最高的地方,没有我的人高,有很多旧物件。楼板上开了一个一米见方的口子,爬木梯子上下。
姨父在楼上忙碌了一个下午,才布置停当。晚餐时,姨父讲了很多话,他很喜欢读书人。我只是一个劲的回答:“是的”“好”。
我每天早起到学校,下了晚自习才去姨妈家里睡觉。我轻轻的爬楼梯,每次都会听到姨父的声音:“伢子,你小心点儿。”
一到周末,姨父会喊住我:“伢子,你来吃晚饭。”周末的晚饭很丰盛,有大碗肉、炖鸡,有姨父自己钓的鱼。
我的一个同学,住在姨妈的隔壁,她家里在公共过道里做饭,我只进去看过一次,好奇他们家那么多人,吃什么。站的站着,坐的坐着,见到我进去了,她妈妈大声问:“你吃了没?”我说,我吃了,马上退了出来。
我平时看到隔壁的院子里,有很多人出进,姨妈告诉我,里面有好几家呢。还说,有一个老太太,没有结过婚,快七十了,还在等她的恋人。说是她的恋人去台湾了,一点音信也没有。我当时很好奇,后来见到那个老太太来姨妈家,我想搭言,姨妈眼睛看着我,示意我不要问,可惜了一个真爱故事。
高考临近了,学习很紧张,学校要求在外面住的,集中到学校。我搬回了学校,迎接高考。考试过后,我去姨妈家,姨妈拿出来一袋东西,说:“带回去,有一些能穿的,可以应急。”还给我五块钱,“直接坐车回去。”
这一年高考很顺利,考了一个“饭碗”。我们乡下人认为考上了,就有了一个“饭碗”,可以吃皇粮了。我娘很开心,进城到梅花路38号,把这好消息告诉姨妈。我娘回来高兴地说:“你来,试试这双皮鞋。”皮鞋是姨父的,听我娘说,姨父很爱惜,只穿过两三次,转送给我,这是我第一次穿皮鞋。
我经常去姨妈家。表哥结婚了,添了不少的新家具,感觉挤挤的。房子重新粉刷了,很靓很柔和。我们去了,姨妈都要留吃饭,很丰盛。经常听到她和我娘说:“你不要那么辛苦了,你熬出头了。”
又过了几年,我姨妈身体状况出了问题,医生说,有心脏病,血管病,血压高。我去看她,她拉着我的手,对我说了很多话,有几句我记得很清楚:“找对象,一定要看准,要有文化的。”“工作要上心,多做一点,累不死的。”“不要跟街上那些打流的(混混)搞到一起,你是有单位的人。”“有时间,你过来吃饭。”
她还说:“我们这一片,听说要拆了,看样子,我们可以住到新房子了。”姨妈一直想住楼房,她觉得住楼房有面子。
梅花路38号,终于在宁乡旧城改造中拆了,姨妈没能等到这个时候,她应该是带了一丝遗憾的。姨父表哥一家,搬到了新楼房,房子很宽敞,在老中医院的后面,他们很满足。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杨正华
编辑:喻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