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看尽拙政,无需观林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陈颢 编辑:喻靖 2020-06-05 10:08:28
—分享—

暑假,我有幸前往苏州一览拙政园的美景。拙政园始建于明正德初年,据我所知,在拙政园建造400多年的历史中,几经易手,或为“私人金屋”,或为“王府”,留下了许多历史典故。拙政园与北京的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合称“四大名园”。拙政园有许多特点,我虽不能一一铭记于心,但让我印象深刻的有三点。

早期的拙政园,惟“以水见长”。主要是建造者王献臣官场失意,想在“闹中求静”,同时,同属江南四大才子的文徵明为其设计。天时地利人和,拙政园的的“六湖”景观就建成了。明朝时的园林虽已成形,但仍未达到顶峰,故刚开始时唯“堂一、楼一、六亭”而已。湖中仅点缀几个小岛,虽没有同省的留园那样“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但倒也脱俗、淡雅。

中期的拙政园明显繁杂了许多,或许是因为兴致相向所致,虽世代换主太多,此时的拙政园便以“花木为胜”了。数百年来,一脉相承,沿袭不衰。在王氏的三十一景中,三分之二就以繁茂的花草林木为景,若不是亲眼所见,那桃、那梅、那菊、那杜鹃、那山茶、那玉兰、那海棠、那枇杷,特别是那翠绿的竹,那泛着点银光的荷花,我还真不相信这些设计都是老祖宗留下来的,单是围绕二十二处亭子的景观,80%就是植物了。

晚清时期的拙政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庭院错落有序,在“以水为主,宫为辅”的基础上一改再改,单是中部建筑密度就占到整园的16.3%,光绪时期的拙政园就仅剩下了1.2公顷的园地,水域面积缩小了许些,植物大多都分布在各亭院的分院中。与此同时,为了尽显园中风光,拙政园大范围地运用空间的交错分割、重组,好像从每一处眺望,都能从中感受到不同的景象,空间虽小,但视角和格局却被精巧地放大了。最令人啧啧称奇的是当我站立在一荷花湖畔,朝外望去,几十公里之外的“北寺塔”便被“引入”园中,如不仔细辨别,还真是揣摩不出其心思。诸如此类,更是增添了园中许多神奇的美感,而这正是拙政园最为突出的特点,真所谓,看尽拙政,无需观林了。

当然,园中景观远不止如此,只恨记忆不清晰,不写也罢了。(作者系城北中学春城校区初二学生,指导老师:彭翔)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陈颢

编辑:喻靖

阅读下一篇

返回宁乡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