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下,树荫旁,有一对母女正在乘凉。温馨,和谐。突然,女孩稚嫩的声音打破了这片宁静,在夜色中荡漾开来:“妈妈,你们小时候是怎么过儿童节的啊?”母亲望着一脸好奇的女儿,微微一笑,紧接着,开始讲述了属于她那个年代的故事。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一群群天真烂漫的儿童,脖子上都系着一条条鲜艳的红领巾。那时候的孩子,最爱背的书包是绿书包,最爱看的图书是小人书,最爱玩的游戏是“找朋友”,最爱唱的歌曲是《东方红》,最爱讲的故事是“董存瑞舍身炸碉堡”,最爱听的广播节目是“小喇叭开始广播了”……每逢“六一”儿童节这天,孩子都会穿上干净的白衬衫、蓝裤子,系上鲜艳的红领巾,一大早就蹦蹦跳跳地来到学校,列队集合,然后打着少先队队旗,敲着少先队队鼓,唱着少先队队歌,迈着整齐的步伐,兴高采烈地走出校门,浩浩荡荡地上街去。
“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爱祖国,爱人民,鲜艳的红领巾飘扬在前胸……”嘹亮而又稚嫩的歌声,在空中回响,显得格外的清脆悦耳。这时,街道两旁站满了观看的人群,尤其是孩子的家人和邻居,更是兴奋得比比划划。这使得孩子们感到无尚的荣耀和无比的自豪。他们儿时“六一”的快乐就如此简单。
而现在,身处二十一世纪的我们,更是生活得多姿多彩。我们的“六一”儿童节在老师带领下开展许许多多的活动,或者由父母陪同外出游玩,节日当天还会收到各种礼物。精心准备的节目,各式各样的娱乐场所,不同种类的美食,不尽相同的玩具、电子产品等,让我们不亦乐乎。
同样的开心,同样的满足,可我们的六一,我们的童年与父母相比,更加幸福。
法国巴尔扎克曾说,童年原是一生最美妙的阶段,那时的孩子是一朵花,也是一颗果子,是一片朦朦胧胧的聪明,一种永不息的活动,一股强烈的欲望。是的,我们是含苞待放的花蕾,是冉冉升起的太阳。我们更是国家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立凌云之志,做栋梁之材。”作为一名新时代的中学生,这是我最后一个儿童节了,让我以此为分界线,努力奋斗,刻苦学习,在幸福的港湾中奋步前行!
(作者系五里堆中学学生,指导老师:黄浪清)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沈丽娜
编辑:喻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