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有力推进、成效显著
□文/图 宁乡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段华良 周娉 易哲韬
乡村振兴的质量和成色,要靠美丽乡村铺就底色。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场硬仗,良好生态是乡村振兴的有力支撑。改变农村面貌,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才能让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2019年以来,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指示精神,我市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准确把握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决策部署,以农村“五治”为主抓手,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厕所革命”和村容村貌提升为重点,把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载体,大力实施全域洁净、秩序整治、设施夯实、乡风文明四大行动,我市农村面貌一新,颜值与魅力不断提升,美丽乡村生态宜居,真正成为人民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
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
“美丽环境”到“美丽经济”的华丽转变
5月15日,天空晴朗,万里无云。走进双江口镇槎梓桥村,映入眼帘的是白墙黛瓦的房舍、一尘不染的庭院、一条条平整宽敞的沥青道路交叉纵横,与四周散布的农家相映成景,犹如置身在一幅美丽的乡村山水画中。
在槎梓桥村杜家桥村,村民刘红全正忙着给菜园子的蔬菜浇水,一株株辣椒苗、茄子苗枝繁叶茂,正在肆意生长。
“这水清澈还不臭,可‘肥’啦!”刘红全告诉记者,他家这3分地的蔬菜都是靠改厕后三格化粪池里净化的水进行浇灌的。
“你知道为什么改厕后不臭了吗?主要是三格式化粪池设计得好!”刘红全一边揭开三格式化粪池盖子,一边耐心地告诉记者,三格式化粪池由三个相互连通的密封粪池组成,粪便由进粪管进入第一池依次顺流到第三池,三个池的主要功能依次为:第一池为截留沉淀与发酵池,第二池为再次发酵池,第三池为贮粪池。需要施肥时可以从第三池取粪。
“通过改厕,把环境搞好,又建设了美丽屋场,每天晚上左邻右舍都喜欢出来散步聊天,感觉特别惬意!”刘红全家去年7月进行了“厕所革命”,改造为农村四格化粪池,相比原来的单格化粪池,真是干净了不少,而且臭气也没了。
“环境变好了,在村里能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过上连城里人都羡慕的生活。”刘红全一脸幸福地说,现在谁也不愿意当美丽环境的“破坏者”,都来争当美丽家园的“保护者”。
有了颜值和气质,槎梓桥村瞄准发展“绿色经济”。该村充分利用交通区位优势,深化文旅农旅融合,助推全域旅游。引进优卓牧业,开发乡村旅游项目,建设宁乡花猪无害化养殖示范场,农民依靠美丽风景和良好生态,办起了农家乐,逐渐鼓起了腰包。
“2019年以来,双江口镇投入400多万元,强力推进垃圾分类和厕所革命、小微水体治理等一系列人居环境整治措施,尤其是在厕所革命方面按照群众自愿应改尽改的原则,全镇一共完成三格式无害化厕所7654座居全市第一,基本上实现了旱厕清零的目标。”双江口镇副镇长谢智芳告诉记者,下一步,该镇将以美丽屋场建设为抓手,发动群众积极参与,建设停车示范街,狠抓公路沿线乱象整治,提升集镇和公路管理水平,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显著增强,力争进入长沙市人居环境整治“五星级”乡镇和“美丽乡镇”行列。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生态环境不断改善,我市许多地方纷纷实现由“美丽环境”到“美丽经济”的华丽转变。
“城里人”重返乡里“过日子”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更要铸魂。
生态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环境好了,农民的幸福指数才能得到切实提升。
居住环境好不好,“治水”是关键。玉潭街道金星社区下瓦组居民陈珍在城中心买了房,但是去年社区进行小微水体治理工作以来,她却格外偏爱住在乡下。
“你看,现在生活污水都是通过管道排到这个污水净化池里面,没有一点气味。又建设了美丽屋场,环境美了,我当然喜欢回乡里呀!”陈珍说的是生态净化池,3座容量为27立方米的生态净化分布在金星社区下瓦组主干道的旁边, 这生态净化池可以说是下瓦组的“治水”法宝。
“现在金星社区下瓦、上瓦组58户居民的生活污水和化粪池的水都经过管道,接入到三级生态净化池里面,通过净化以后排入到朝阳溪源头渠道,达到了排放标准。”玉潭街道金星社区居委会主任丁陵陵介绍,如今生态净化池里一池池茂盛的狐尾藻成了下瓦组的一道风景线。结合小微水体治理,金星社区下瓦组进行了朝阳溪源头湿地整理,因地制宜打造景观小品,让这个村落显得恬静、悠然。
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重要手段。为此,近年来我市把加强党建工作贯穿基层治理全过程,坚持党建引领,德治、法治、自治“三治”并进,以德治“春风化雨”,以法治“定分止争”,以自治“共治共享”,夯实乡村治理根基。以农村“五治”为主抓手,着力整体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尤其是2019年,全市253个涉农村(社区)成功创建长沙市垃圾分类村,创建率100%,全年农村垃圾总量减少40%以上;新改建三格式化粪池103466座;新建乡镇污水处理厂27座、污水管网248公里,全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85%。
美丽乡村建设不是拆几个村并几个村,把乡村都变成城镇,而是结合城镇化进程,进行合理规划,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面貌,促进城乡公共福利和公共服务均衡化,让城市与农村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还要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年接着一年干’,不断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市城乡人居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下一步,我市还要将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与做好基层工作实际结合起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加快构建基层领导体系、组织体系、治理体系和服务体系,用乡村振兴实践成果检验“党建引领、‘三治’并进、服务进村(社区)”成效。同时,要结合主题教育,发挥好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以党员干部的以身作则、带头垂范,推动党的各项部署要求在农村落实落地,不断增进民生福祉,提升群众幸福指数,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段华良 周娉 易哲韬
编辑:喻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