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明楼村驻村第一书记周飞跃找准“贫困症结”精准扶贫
□宁乡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李向
2018年3月,市人社局劳动保障监察大队副大队长周飞跃受局党组选派,到花明楼镇花明楼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两年多来,他用真心、动真情、出真招,结合当地资源优势和村情民意,找准“贫困症结”精准扶贫,为全村99户贫困户描绘出幸福生活新蓝图。
让贫困户
住房无忧
该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汤海涛家的房子始建于上世纪90年代,历经30年风雨,房屋到处漏水,泥巴地面被其妻手中的简易拐杖戳得到处都是窟窿。汤海涛三级残疾,其妻二级残疾,儿子正在读大学,一家人全靠汤海涛一人在某福利企业打工的1200元/月的工资收入和残疾补贴过日子。想一劳永逸解决住房问题,最少需要4万多元。“公司给我买了社保,因为这个原因我家不能享受危房修缮改造帮扶政策。”汤海涛一筹莫展,只盼房子能够多坚持几年。
周飞跃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后,第一件事就是走访贫困户。他看到汤海涛家的情况后,马上和该村党总支书记陶湘黔、联村领导刘智商量解决办法。他们联系到湖南贵庭住宅工业集团和“小洋人”乳业两家企业,向企业负责人详细说明汤海涛一家的实际情况,还提供现场照片,希望两家企业能够伸出援助之手。两家企业负责人当即各自拿出了2万元。资金方面还有缺口,周飞跃又赶往市人社局向该局领导汇报,获得了后盾单位的支持,汤海涛家危房改造的资金问题终于得到解决。
在汤海涛讶异的眼光中,周飞跃带着泥工师傅、工人上门了。周飞跃买建材、联系工匠、监督质量……一个半月后,一栋崭新的房屋矗立在了汤海涛面前,紧接着,家具、棉被等生活用品又送上门来了。
据了解,在村里,与汤海涛户情况相似的贫困户共有3户,他们的房屋修缮问题都是周飞跃帮助解决的。
让贫困户
饮水无虞
该村建档立卡贫困户、70多岁的陶军和患脑萎缩症的老伴相依为命,生活用水来自自家排水沟边的水井,生活废水长年累月流过水井旁,井水有股怪味。
周飞跃上门走访了解情况后,马上联系镇自来水公司,和工作人员一起上门查看周围地形,检测井水水质,确认井水不能再饮用。当时,周飞跃首先想到帮老人也接上自来水,但在调查时发现,接入周边住户的自来水管管径太小,平时水压不够,水流小,如果再增加用户的话,势必影响到其他住户的用水问题。
周飞跃算了一下,重新布管的费用太多,陶军根本负担不起。这个问题没解决,让周飞跃眉头紧锁。在一次走访中,周飞跃偶然得知村民刘万和家有一口闲置的水井,而他家一直在用自来水。征得刘万和同意后,周飞跃自掏2000多元买来水泵、电缆、水管等材料,找来人手帮忙接好电线,埋好水管。
电闸一合,一管清流从30米外的水井源源不断流进水缸中,陶军激动得从病床上爬起,走到水缸边舀起一碗水,一饮而尽,甘甜的井水化成了热泪:“今天的水最好喝!谢谢周书记,帮我解决了大问题!”
让贫困户
增收有道
周飞跃有一本厚厚的日记本,记录了驻村两年多来几百次上门走访了解到的全村99户贫困户的家庭、生产、生活情况,这本账也时刻记在他心里。
周飞跃驻村不到两个月,就向市人社局申请举办了“送岗位下乡”活动,38家企业提供了3500个就业岗位,56名贫困劳动力当场达成就业意向。
少奇故里每年接待游客近500万人次,黄桃丰收季节恰逢旅游旺季。想到这里,一条助力有效脱贫的小微产业项目在周飞跃心中悄然成型。2018年11月,经市人社局批准,周飞跃到巷子口镇购回600株黄桃、李子树苗,当天全部发放到20户贫困户手中,并及时栽种下地。2019年1月20日,周飞跃又驱车购回果树苗400株,当天也全部发放到了有需要的贫困户手中。当年3月,周飞跃还请来水果种植专家对贫困户进行果苗管理、农技方面的培训。
邓奋前户因病致贫,家中孩子一个读中专、一个读初中,经济负担重,周飞跃为他家申请医疗救助、帮助孩子参加教育帮扶“雨露计划”,解决了该户的困难。
为罗成兵户送上5箱蜜蜂,并联系技师上门指导养蜂,助其顺利脱贫。
……
在当地,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两年来,周飞跃带领村里的贫困户奋力飞跃,在精准扶贫道路上不断攀登新高峰。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李向
编辑:喻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