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宁乡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刘畅 通讯员 吴明敏
自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在大成桥镇8个村(社区)可以看到党员干部、群团组织、协会志愿者等“逆行者”的身影,他们一呼百应、众志成城,用实际行动自发投入疫情防控阻击战。
党员冲锋打头阵 党旗飘扬在一线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人人都“宅”在家,减少外出,大成桥镇鹊山村近30名党员却站到了最前沿,在一线守护着。该村党总支部书记陈剑从1月24日(大年三十)便放弃休假,带领党员志愿者们不论白天黑夜、刮风下雨投身疫情防控第一线,充分发挥“一线指挥部”作用,让党旗飘扬在战“疫”中。
鹊山村张良科不怕苦不怕累、不计报酬得失,连续4年担任该村洒水车驾驶员。眼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越来越严重,作为党员,他也想为村上出一份力。“村上有消毒液,我可以将洒水车变身‘消毒车’,为村组主干道进行全方位、无死角的消毒杀菌。”他萌生了帮村上消毒的想法。
在鹊山村支村“两委”的指导下,张良科立即行动,开着洒水车在鹊山村道路上流动,义务消毒。此举获得了党员、群众的点赞。
大成桥镇作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镇,在此次疫情防控工作中,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基层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组织党员群众迅速融入疫情防控阻击战,全面加强疫情防控工作。有的主动下户宣传为村民测量体温、发放告知书和口罩,有信息督查员时刻为村民答疑解惑,用实际行动来破谣言……
“这是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场,这也是党在考验我们的时候,党员干部要勇敢站出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大成桥镇党委书记贺伟说。
移风易俗除陋习 崇尚节俭树新风
“目前正处于疫情防控关键时期,关乎大家的身体健康,经与家人商议决定丧事一切从简……”近日,青泉社区木家组卢志军将取消母亲丧事的消息告知亲戚朋友。他说,“特殊时期,应时刻把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保护好家乡人民。”最终,丧事不摆一桌酒席、不设一个拱门、不受人情礼金,仅邀请了4名邻居帮忙,邻居自觉回家就餐。
“本着对自己负责、对亲朋好友负责,原计划正月初六举办的出嫁酒取消!”玉新村村主任谭伏明第一时间在家庭内部决定取消女儿的出嫁酒,选择为疫情防控“让路”。消息一发出,也纷纷得到亲朋好友的支持与理解。
据了解,为防止疫情扩散,大成桥镇第一时间发布了疫情防控公告,全镇党员干部通过微信群、电话、排查、张贴公告等多种方式收集民情,及时掌握各村群众准备办酒席的动态,党员干部、红白理事会成员及时上门耐心细致做思想工作。截至目前,已成功劝阻各类婚丧喜庆事宜52起、关闭麻将室等娱乐场所。之所以村民观念能得到如此快的转变,是因为大成桥镇一直提倡移风易俗。在此次疫情期间,党员干部也多了几分从容,切实筑牢疫情防控安全防线。
群团协会来助力 筑牢战“疫”大后方
“一不走亲和串户,蜗居家中保安宁;二不聚众打牌和娱乐,以防交叉把病传……”2月5日,大成桥镇围鼓戏协会创作的“方言版”抗击疫情传统戏曲在各微信朋友圈中广为传播。
“我是一名老党员,虽不能上一线阻击疫情,但也要为打赢这场疫情阻击战出点力。希望用最通俗的、最接地气的、老百姓最爱听的方式,把疫情防控知识快速传递给老百姓,号召大家齐心协力战胜疫情。”大成桥镇围鼓戏协会会长张伏强一直为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围鼓戏而奔走,他告诉记者,创作之初,他只想发挥协会优势为阻击疫情做点什么。和协会成员商量后,连夜与谭建辉、喻友财一同创作了“方言版”抗击疫情传统戏曲,并在志愿者郭燕飞的帮助下拍摄完成,用他们独特的方式给群众送去“精神粮食”。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当前形势下,除了“精神粮食”,防疫物资的后勤保障显得更为重要。为保障防疫工作顺利开展,此时大成桥镇的“红马甲”纷纷助力,在做好自我防护的同时,有的赴外省口罩生产企业驻守,不顾舟车劳顿,不计人工报酬,购置口罩近50万个,支援全市防疫物资供应;有的驻守市内消毒液生产企业当起了“免费临时工”,生产的消毒液专供宁乡,解决我市消毒液供应;有的深入院落、街道门店,向广大村民宣传疫情防控知识,免费发放口罩,引导群众进一步提升卫生健康防范意识。
在疫情面前,谁都不是旁观者,人人都是抗疫战士!从疫情发生时的严防死守,到全镇“集结号”的吹响,大成桥镇充分利用乡村治理积累下的成熟经验,汇聚群防群治强大力量,编织了一张“党员干部+群众自治+志愿协会+群团组织”的紧密网络,铸造了一支上下联动、能征善战的工作队伍,团结一心,共同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而奋斗。
来源:今日宁乡
作者:刘畅 吴明敏
编辑:喻靖